编者按:随着新一轮“甲流”疫情高峰的到来,高校采取了一系列严密的防控措施,如医用口罩和预防中药的发放、公共场所的定期消毒、频繁的体温检测、动态的疫情报告、“甲流疑似病例”的迅速隔离……所有关于甲流的种种,在同学们心中形成了一定的冲击,一种紧张、疑虑的氛围在校园内悄无声息地蔓延。为此校报记者领你探足“甲流”地带,和你一起启动心理免疫,拉紧甲流防线。
探足误区
误区一:讳疾忌医
日前正处于季节性流感与甲流高峰重叠的非常时期,加上气候咋暖咋寒,本以为校医务中心应是“人气旺盛”,然而记者所看到的患者却远比预计得要少。原来很多同学心里正装着莫名的恐惧呢!他们误认为凡到医务室看病,只要有感冒症状,体温略高就会立刻被隔离,而隔离室那可是个甲流病毒集中的地方。那隔离室里到底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让我们一起读读隔离室里的心情日记。
同学甲 心情指数 ★★★★☆☆
说起隔离室,一开始感到有些害怕。但是在医护人员的悉心照料下,现在心理平静了很多。房间里充满中医香薰的味道,暖暖的,还很舒服。也着实让我好好地补补觉了,这里很安静,难得嘞!呵呵,兴致来了,还可以和“病友”谈谈闺中密语呢。
同学乙 心情指数 ★★★☆☆☆
当发现自己高烧不退时,还真是有点怕,总是感觉同学们在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特别是在医疗中心打点滴的时候,不由地生出一种孤独感。可当手机那头传来同学的关心和安慰,我感觉到甲流真的没有什么。甲流并不可怕,有的时候是我们把事情想的复杂化了。
同学丙 心情指数 ★☆☆☆☆☆
今天,我成为隔离室的一员……“甲流疑似病例”这个帽子太重了,我觉得自己禁受不起。尽管高烧、头痛、喉咙痒这些症状都隶属于某个事实,但我想我是“清白”的。就如被冤枉的人终有一天会得到昭雪,我不属于这里!
同学丁 心情指数 ★★★★★★
医生刚刚给我测了一下体温,详细询问了目前症状后,他宣布:“你可以出去了!”我简直是欣喜若狂,想着“放生”后首先做些什么呢?哈哈,一定要先和同学使劲调侃调侃了,谢谢他们经常来看我呢。这三天来,我认识了一个很健谈的学长,我们常常天马行空地“策”很久,这就是病友间的“革命友谊”啊!
分享了隔离室里的心情日记,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积极乐观、坚强友爱的氛围,相信大家对于医学隔离有了更多阳光温情的体会。带着轻松的心情,让我们听听专家的意见:
对于感冒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感冒症状时不必恐慌、紧张,切记不要隐瞒病情。只有及时就医,才有利于做出病症判断,从而对症下药以防止病情加重。一味拖延则可能错过疾病的最佳治疗时期,同时也损伤身体精气,降低身体自愈能力。并且,早日就医也是对朋友、家人的一种负责任,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在控制疫情方面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误区二:戴口罩也赶时髦?戴口罩越厚越好?
甲流期间,很多同学都会选择戴口罩来保护自己,校园内掀起了“口罩show”的热潮。记者看到,很多校园“时尚达人”选择了印有彩色图案、形状怪异、面料单薄的卡通口罩。问到戴口罩的原因,他们不少人认为,“大家都戴,很潮啊!”“戴口罩时髦,酷!”“觉得很可爱啊!”细心的记者还发现,有些同学严严实实戴了好几层医用口罩,连正常呼吸都显得有些勉强。他们很认真的告诉记者:“甲流无孔不入,咱们得严加防护。”
那戴口罩是不是越厚越好?选择口罩能不能赶时髦呢?让我们一起听听专家的看法:
甲流主要是近距离的飞沫传播,戴口罩可以起到隔离作用,尤其是出入人员密集、空气不畅的场所或医院,戴上口罩可有效降低患病的风险。但是,一般人口密度不高,且通风透气,或敞开的场所,病毒是不容易传染的,市民可不用戴口罩。市面上的卡通口罩只能给市民带来心理安慰作用,从效用上讲对传染源没有任何实际防御功效。此外,如果已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应立即戴上口罩到医院看病。戴口罩并不能完全阻断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有时还会令佩戴者放松警惕,忽视勤洗手等重要的防病措施,因此不建议健康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戴口罩。
误区三:过宅居生活
不少同学为了避免接触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做起了典型的“宅男”、“宅女”。他们每天蜗居在寝室不敢出门,吃饭就叫外卖,也不愿参加集体活动,与周围的人的交流正在减少。
我们一起听听,专家如何看待时下的“宅居主义”?
避免扎堆于人口密集的场所是预防甲流的有效措施,但完全避免与外界接触的“宅居主义”是不可取的。学生寝室容易出现通风不够、空气留滞的问题,加之天冷室内活动增多又关门关窗,这就违背了“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流通”的预防原则。同时,外卖在营养价值和安全卫生方面都很难保证,长期食用可能导致身体抵抗能力下降,甚至其本身也可能成为传染源。此外,对甲流过度的恐慌与自我闭锁往往会降低心理免疫能力,使得疾病容易趁虚而入。因此,我们应该以科学的态度认识甲流,以良好的心态看待甲流,平时注意室内通风,多做户外运动增强自身体质。
心灵鸡汤
“讳疾忌医”、“口罩热潮”、“宅居主义”、“频繁洗手”……透过种种误区,我们看到了隐藏在误区背后的深层现象:那就是对甲流的紧张、焦虑、怀疑、高敏乃至恐慌。这些负性情绪正如甲流一样,有着高度的“传染性”和“致病性”。为了给“心理甲流”降降温,记者采访了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张琴心老师———
同学们之所以在甲流期间出现上述心理上的“并发症”,大多是源于对未知的不了解,猜测疑虑过多,内生无助感;或是对自身病情认识不当,多怨自艾,怕遭到周边同学的排斥。在以往的群体性疫情事件中也出现过类似情况,可以说是正常反映。但如果持续时间过长,心理负担过重就会影响自身健康,导致抵抗力下降,使得病毒趁虚而入。因此,同学们应该科学认识甲流,勇敢地面对甲流。收集甲流信息时做到全面、准确,不受谣言困扰,减少无谓的担心和焦虑不安。另外,要多与老师同学交流,学会情绪宣泄,做好心理防范。可采取缓解情绪的心理暗示法、阳光疗法,学会辩证思考,用全面和发展的眼光,从消极事件中看到积极的一面。例如:对以往的几次社会群体的疫情事件中,媒体信息透明度增强了,扩大了百姓知情权;医护人员的技术和素质得到提升;人们的公共卫生意识提高了,促进了全民健身运动;疾病肆虐的考验,还可以帮助人们消除隔阂,增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大家更加爱珍惜生命,善待他人……从这种意义上来说,灾难也有好的一面。希望同学们可以努力做到从行动上改变生活习惯,从心理上树立信心,共同抵抗甲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