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至8日,湖南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薪火传楼实践团26名青年志愿者奔赴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花明楼镇,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以中医义诊惠民生,在红色基地感悟刘少奇同志的革命精神,于支教课堂融合红色教育、传授专业知识,让他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服务中收获成长。
送医下乡暖民心
在针灸推拿与康复学院相关专家的带领下,薪火传楼实践团成员携带电疗仪、血压计等专业设备一同前往花明楼镇开展中医特色义诊服务。

义诊期间,专家们耐心询问村民病情,根据不同病症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成员们则化身“健康使者”,有序引导、高效配合专家开展针灸、火罐和推拿等中医特色诊疗工作。本次诊疗活动让90岁老人的腰腿疼得到缓解,也让25岁青年的颈椎不适得以改善,累计服务当地村民50余人。实践团还为当地村民送上了艾条、艾草泡脚包等中医药特色产品。
红途探忆启新程
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花明楼镇是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刘少奇同志的故里。实践团成员们先后探访了刘少奇铜像广场、刘少奇纪念馆及刘少奇故居等红色教育基地,通过专业讲解和实地考察,深刻领悟刘少奇同志的崇高风范。

刘少奇纪念馆内设生平事迹陈列、专题内容展览、珍贵文物特展等内容,通过参观展馆内300余件文物展览和200余幅历史照片,成员们系统学习了刘少奇同志从革命青年到共和国主席的光辉历程。在刘少奇故居,讲解员介绍了刘少奇的为人和生活作风,故居内俭朴的生活陈设让成员们感受到革命先辈的廉洁风范。
三尺讲台传薪火
实践团将调研所学习到的刘少奇同志初心向党、力学笃行、实事求是、勇于探索、廉洁奉公的精神内涵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将红色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

支教课堂开设英语、历史、手工等多类型课程,英语课堂上,志愿者以中英结合的双语模式开展教学,通过创新开展“革命家故事会”引导孩子们了解革命伟人的生平事迹;地理、历史课堂上,志愿者带领孩子们开启“花明楼探秘之旅”,从花明楼镇的地理景观到历史文脉,一同探讨学习刘少奇精神的时代价值;手工实践课上,志愿者带领孩子们用卡纸裁剪出红色五角星,贴在折叠好的红军帽上,让孩子们领会红军帽背后的革命故事;音乐课上,师生齐唱《我的中国心》,在歌声中表达新时代青少年的爱国情怀。
持续7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中,薪火传楼实践团深入探寻红色文化精神,将红色精神融入实践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这不仅是服务社会的生动实践,更是传承红色精神,弘扬湖湘文化的有力举措。未来,实践团将带着这份宝贵经历,继续践行青春使命,让更多温暖与力量传递在乡村的每一个角落,为推动乡村振兴贡献更多青春智慧和力量。
责编:彭莫凡
一审:彭莫凡
二审:闫丽颖
三审:廖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