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大地换了底色,丰收的喜悦,从乡间地头向城市餐桌传递。
但在湖湘大地,不少田间收获,来源于“象牙塔”内。
田间收获的中药材、继承传统的现代中药产业园、擦亮品牌的县域经济支撑力量……均是湖南中医药大学开展校地合作以来结出的累累硕果。
“学校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履行好高校的基本职能,加强人才培养交流,推动科学研究,完善医疗服务,做好文化传承。尤其要聚焦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因地制宜制定一县一策、一县一特、一县一品,助推地方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湖南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戴爱国表示,学校将充分发挥高校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优势,与当地产业、资源等特色优势有机融合,进一步加强双方在人才、科研、医疗服务等方面的合作。
一县一策促振兴
十月的脚步,邵阳市邵阳县75.3万亩油茶林进入采摘期,在塘渡口镇塘坪村,中药材点缀着采摘季的颜色。
在塘坪村油茶林下中药材及芳香植物试种科研基地,油茶林里套种的桔梗、射干、黄芩、薄荷、紫苏、草珊瑚、玫瑰茄、玉竹等中药材长势良好,即将采收的金丝皇菊,让山地丘陵呈现出的丰收色彩。
“基地里现在春季有白及花开,夏季有桔梗花开,秋季有金丝皇菊花开,冬季有油茶花开。油茶林套种中药材不仅给我们基地带来了‘双重’收入,也给我们油茶基地四季增添了‘缤纷’色彩。”塘渡口镇塘坪村油茶林下中药材及芳香植物试种科研基地负责人夏琳说。

湖南省中医药大学与邵阳市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
这一改变得益于湖南中医药大学校地合作的开展。“中医施药讲究一人一方,校地合作也应是一地一策。”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院长王炜介绍,2023年11月,湖南省中医药大学与邵阳县政府签订校县战略合作协议,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如何因地施策,经过多番尝试的王炜早已有了答案:油茶林下中药材种植。
邵阳县之地,并非一马平川,地处衡邵丘陵盆地西南边缘向山地过渡地带,地貌类型以丘陵为主。原本囿于田地有限而发展的油茶林,此时却呈现出得天独厚的林下经济优势。
“邵阳县有2000多年油茶种植历史,是中国茶油之都和油茶之乡。”在邵阳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办公室负责人李春江看来,油茶种植和林下作物的结合,相当于开创了油茶产业的新历史。

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助力邵阳县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人才、技术、销售渠道保障……近年来,邵阳县在湖南省中医药大学的技术指导下,始终坚持围绕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目标,坚定发展以中医药材产业为主导的林下经济,将禀赋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以此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目前,邵阳县21个乡镇村共创建32个林下经济中药材示范基地,现有中药材初加工企业9家,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36家,家庭农场18家。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4.56万亩,产量5.24万吨,产值2.68亿元。
同时,湖南中医药大学指导邵阳县因地制宜建设一批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对种植、加工、产品研发等环节进行技术指导,形成道地优势品种,推动中药材产业链发展,助力邵阳县乡村振兴。
一县一特强县域
今年,国家级“科技小院”入驻郴州安仁县。湖南安仁中药材科技小院,是郴州市首家建立在中药材产业上的科技小院,它的成功创建,与湖南中医药大学持续推进的校地合作密不可分。

湖南中医药大学与安仁县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2023年12月14日,湖南中医药大学与安仁县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开展县校深度合作,全面加强中医药“医、教、产、研”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湖南中医药大学科研优势和安仁县中医药资源优势,促进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安仁枳壳研究院挂牌
不到3个月,2024年2月1日,“安仁枳壳研究院”签约及揭牌仪式举行。
签约仪式上,湖南中医药大学、安仁县双方代表签署了《共建“安仁枳壳研究院”合作意向备忘录》。
随后,安仁县还分别与湖南宜仁堂中药饮片有限责任公司、湖南华诚生物资源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政兴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湖南膳匠堂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湖南方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县企合作协议,药学院教授杨勇与湖南丹霞酒业有限公司签署校企合作项目。
“此次签约开启了校、县、企‘产、学、研、用’深度合作的新篇章,从产业发展、人才培养、产品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共探安仁县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模式。”湖南中医药大学校长易刚强深知此次签约的意义所在。
湖南方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宜仁堂中药饮片有限责任公司等5家省内中药企业与安仁县人民政府签订投资意向合作协议,共计投资金额47.6亿元。
在易刚强看来,安仁县与湖南中医药大学的多次“牵手”,为县域经济的特色发展,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作为首批湖南省中药材种植基地示范县、湖南省科技成果(中药材)转移转化示范县,安仁县结合林下经济、“五边”经济,共培育发展中药材种植面积30万亩,形成了“1+3+N”(“枳壳+岗梅、黄精、仙草”)安仁道地药材和特色药材的发展格局。“安仁枳壳”成为国家地理标志商标。
此外,安仁县全力建设“神农药都、农业强县、制造新区、仁者安仁”,不断赋予 “安仁赶分社”新内涵,着力打响人类非遗牌,大力弘扬神农药文化,深化药文旅融合,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4中国“安仁赶分社”系列活动线上参与超5000万人次,接待国内外游客180余万人次,带动旅游总收入22.66亿元。
一县一品亮品牌
一年半走遍湖南14个市州、数十个县市区,湖南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戴爱国步履不停,只为一缕“药香”。
“湖南,中医药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如今也是一张亮眼的名片。”“医”脉相传40余年,戴爱国深知湖南与中医药的紧密相连。“神农在此采药,张仲景在此开坐堂之先河,玉竹、黄精、莲子、百合、山银花、枳壳等道地药材产量占全国总产量50%以上……”
如何传承这一缕“药香”,戴爱国有着自己的思量。

湖南中医药大学与石门县人民政府共建湖南土家医药研究院
10月13日,戴爱国一行来常德石门县开展校县合作,与石门县人民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共建湖南土家医药研究院。此举将进一步推动土家药理论体系、产业体系、科技体系等建设,做好医疗机构对口帮扶,打造校县合作新范式、新高地,成为全省示范标杆。

湖南中医药大学与石门县人民政府共建湖南土家医药研究院
智力支持、产业规划、人才支撑,湖南中医药大学为浇灌出校地合作的硕果,不仅多措并举,还精锐尽出。
新晃地处武陵山至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海拔大多在500至1100米之间,山地占总面积的84.22%,森林覆盖率达69.29%,气候常年温暖湿润、严寒期短、无霜期较长,雨水充沛,十分适宜种植黄精。
由于生长环境好,新晃黄精块茎大,初加工后光泽透亮、口味甘甜,历经九蒸九晒后多糖含量高、色泽黝黑、口味纯甜、入口绵软。经国内权威机构检测,黄精浸出物为70.9%,多糖占比为27.7%,分别超出国家药典规定标准近1.6倍和4倍,被誉为黄精中的“贵族”。
近年来,新晃与国家食药同源产业科技创新联盟、湖南中医药大学等科研机构深度合作,设立了县中药材产业开发服务中心,组织开展黄精种子太空育苗实验,制定发布了黄精种苗繁育技术、黄精标准化种植技术等地方标准,改良了“九蒸九晒”等黄精传统加工工艺。
为加快黄精产业的发展步伐,新晃通过建立“产业长+执行产业长+产业发展顾问+项目长”工作推进机制,坚持把黄精产业作为全县新兴产业第一动能,该县黄精产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七有”目标,即有标准园区、有市场基础、有种苗保障、有种植示范、有科技支撑、有品牌效应、有融合发展。
新晃黄精产业的高速发展,得益于湖南中医药大学挂职新晃县的科技副县长刘文龙的坚守与支持。
自校地合作开启以来,湖南中医药大学共派出4名业务骨干在新晃等4县挂职科技副县长,为当地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撑。

新晃黄精GAP技术成果转化示范基地揭牌仪式
2024年9月13日,校地双方共同签订了《新晃黄精GAP技术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合作协议》及《新晃龙脑研究院合作协议》。黄精作为新晃的特色品牌,越擦越亮。
截至今年9月,湖南中医药大学与湖南省14个市州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实现了与湖南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先导区、试点县(市)合作“全覆盖”,与湖南所有市州合作“全覆盖”,还建成了国际杜仲研究中心、国际瑶医研究院、国际瑶药研究院、安仁枳壳研究院、湖南土家医药研究院等科研平台。
中医药大省湖南,正书写着新的历史篇章。
责编:闫丽颖
一审:闫丽颖
二审:彭莫凡
三审:廖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