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敢闯 我会闯】肖作为:带着学生让中医药梦想“敢闯”更“会闯”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16日文: 来源 :

我们湖中大的校园里,有这样一位“双师型”学者:他既能在实验室里破解古方转化难题,将《导赤散》变为年销2亿元的婴童明星产品;更能站在青年创业者身后,用14年产学研经验为学生搭建“从课堂到市场”的桥梁。他就是肖作为教授——既是中医药成果转化的“实干家”,更是深耕一线的创业导师,用专业与热忱点燃无数青年的中医药创新梦想。


产学研融合:以实战经验为创业铺路”  架起成果转化高速路

“做科研不能只盯‘书架’,更要想着‘货架’;带学生不能只教理论,更要带着实践。”这是肖作为常挂在嘴边的话。

在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省健康产品与生命科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米长、3层高的展示柜里,50多款产教融合产品不仅是他团队的创新成果,更是给学生们最生动的“创业教材”——从藏红花研发的活血化瘀产品,到添加益生菌的肠道调理食品,再到元力饼干、乳酸菌抑菌片等功能性产品,每一款背后都藏着“市场需求如何转化为科研方向”“实验室配方怎样适配生产线”的实战逻辑。

自2009年扎根校园起,肖作为就带着“产业人+科研人”的双重视野深耕领域:他牵头与企业签订50余个技术开发(委托)合同,将婴幼儿健康食品、中医药日化用品等数百款产品从实验室推向市场;更把这些合作项目变成“创业实训营”,让学生全程参与市场调研、配方调试、生产对接。“以前觉得‘成果转化’很遥远,跟着肖教授参与企业合作后才明白,科研要先懂市场,创业要先练实战。”曾参与功能性食品研发的学生说,正是这段经历让他明确了“中医药食养”的创业方向。

古方新用:以创新案例为创业引路”  激活传统智慧现代价值

“清清葆的研发故事,我给学生讲了不下十遍——它不仅是古方新用的典范,更是‘小想法做成大产业’的创业样本。”肖作为常以这款年销超2亿元的产品为例,给学生拆解“从0到1”的创业逻辑。

2012年,“清清葆”的前身“清清宝”诞生,背后是肖作为团队近3年的攻坚:基于《导赤散》古方,他带领学生对接李顺祥教授团队的儿科理论成果,发挥食品工程专长优化配方;更带着学生跑遍市场,调研宝妈群体对“小儿去火”产品的需求,调整口味与形态,确保实验室成果能“落地”生产线。2017年“清清葆”升级上市后,他又把产品迭代的经验转化为教学内容——从液体、颗粒到膏剂的形态创新,从“预防上火”到“营养搭配”的功能拓展,每一步都成为学生理解“产品如何适配市场变化”的鲜活案例。

“肖教授总说,中医药是座宝库,但创业不能‘守着宝库等机会’,要主动用现代科技‘开锁’。”2022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严晓欣深受启发,在他的指导下开始研究“药食同源食材的年轻化产品开发”,立志将中医药食养文化融入现代食品创业。而零卡糖、精油软膏、磁疗贴等新品的持续研发,也让学生们看到:中医药创新的创业赛道,空间远比想象中广阔。

薪火相传:以育人初心为创业赋能”  培育中医药创新生力军

“做创业导师,既要给学生‘方向’,更要给他们‘底气’。”在肖作为看来,培养中医药创新人才,就是要让学生“敢闯”更“会闯”。他搭建了“项目驱动+竞赛赋能”的培养模式:带领学生运用生物工程知识筛选功能性成分,在反复调试配方、优化实验中提升实战能力;更指导学生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创业项目,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锤炼本领——2021级生物工程2班学生蒋芸就是受益者,她参与的中医药功能性食品项目在竞赛中获奖后,坚定了走“科研+创业”道路的决心。

“将中医药智慧融入运动康复,不仅是专业方向,更是创业方向。”2023级运动康复班学生刘常乐的想法,正是源于肖作为的启发。在日常教学中,肖作为总会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专业寻找创业切入点:食品专业的学生可深耕药膳食疗,康复专业的学生能探索中医药康养产品,生物工程专业的学生可聚焦功能性成分研发——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学生:“中医药创业,既要扎根传统,更要结合所长;既要敢想敢闯,更要脚踏实地。”

如今,肖作为带领团队牵头的湖南省健康产品与生命科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成为青年创业的“孵化平台”;而他仍在坚持带学生跑市场、做研发、对接企业。“我的初心有两个:一是让中医药成果惠及更多人,二是让更多青年接过创新的接力棒。”肖作为说,未来他会继续以科研为基、以育人为本,既做中医药成果转化的“桥梁”,也做青年创业路上的“灯塔”,让更多人带着中医药梦想“敢闯”更“会闯”。

责编:彭莫凡

一审:彭莫凡

二审:闫丽颖

三审:廖娟

关闭

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湖南中医药大学  |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含浦科教园区  |  邮编:410208  |  电话:0731-88458000 88458111(传真) 湘ICP备05002960号 |   技术支持:恒远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