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道地药材要实现创新发展,必须坚持“医药一体”,深化中医理论指导。不能脱离中医谈中药,否则便不是中药。应建立中医主导的药材评价体系,组建中医专家团队参与药材种植规划,以临床疗效为质量核心标准,杜绝“唯成分论”;推动“名医+名药”联动模式,支持中医医疗机构开设道地药材专方制剂室,开发如湘莲、玉竹等特色药材的经典方剂,实现“以医带药”。
强化源头管控,保障药材道地品质。实现标准化,可制定湘玉竹、湘黄精等道地品种的GAP种植规程;实现生态化,可在武陵山、雪峰山等产区推广林药复合种植,减少农药依赖;实现溯源化,可建立区块链溯源平台,覆盖种苗到成品全流程。
贯通三产融合,构建全产业链生态。一产提质,在邵阳、怀化等主产区建设10个万亩级标准化种植园,配套智能温控、水肥一体化设施;二产增值,扶持精深加工企业开发破壁饮片、超微颗粒等新型产品,推动湘产药材进入中药配方颗粒市场;三产赋能,打造“药旅融合”示范区,如安化“黄精养生谷”、隆回“山银花观光园”的打造,可开发“药膳+康养”旅游线路。
打造“湘药”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应实施“双标保护”,推动“湘九味”(湘玉竹、湘莲等)纳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同步申请欧盟有机认证; 建立品牌联盟,由行业协会牵头,统一“湘字号”道地药材包装标识,通过“湘赣粤中医药博览会”等平台集中推介;打击伪劣产品,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开展“道地药材保卫战”,重点整治以外地品种冒充湘产药材的行为。
厚植文化根基,扩大湖湘中医影响力。可建设文化载体,在长沙建立“湘药文化馆”,数字化展示马王堆汉墓出土医药典籍等湖湘中医药文物;创新传播方式,制作《湘药密码》纪录片等。
文字整理 | 政协融媒记者 黄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