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将越来越深入和广泛。
首先是政策层面。国家持续深化人工智能与中医药的深度融合发展。2024年7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数据局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数字中医药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要全力打造“数智中医药”,为人工智能赋能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顶层设计和政策支撑。
其次是应用层面。人工智能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场景丰富,涉及中医智能辅助诊疗、中药复方虚拟筛选和方剂推荐、中医药古籍文献挖掘、个体化安全用药方案制定和健康管理、中药材种植、中医医疗设备研发、中医药文化传播等众多场景。以中医智能辅助诊疗为例,使用照相机、传感器、触摸屏等设备采集患者的舌诊、面诊、脉诊、问诊信息,再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所研制出的中医四诊仪目前已经在临床中得以使用。
最后是技术层面。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大语言模型、多模态融合等技术发展迅速且在中医药领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例如,很多中医医院和中医药研究机构正在开展DeepSeek等大模型的本地部署,通过微调大模型、构建知识库增强大模型的检索能力和知识表达能力等方式构建中医药垂直大模型,未来将会诞生更多的中医专病知识图谱和专病大模型。
当然,目前在人工智能与中医药发展交叉融合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既具备中医药领域知识又掌握人工智能技术的交叉复合型人才较为缺乏、中医药数据的标准化和客观化程度有待提升、中医药智能设备的研发和推广力度不够等,我相信这些问题将会逐步得以解决,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更多“人工智能+中医药”应用场景落地。
文字整理|政协融媒记者黄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