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实践】《中国中医药报》刊发我校党委书记戴爱国、校长易刚强署名文章:以“三个服务”探索中医药学科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23年07月21日文: 来源 :

湖南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 戴爱国 校长 易刚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体系需要有一流大学群体的有力支撑,一流大学群体的水平和质量决定了高等教育体系的水平和质量。”学科是高校发展的龙头,也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中,湖南中医药大学深耕特色、凝练优势,以学科建设为发展根基,以“三个服务”积极探索高质量发展之路。

做优做特“学科特色”服务人民生命健康需求

特色发展是高质量的内在要求。中医药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中医药特色行业型大学在中国特色上别具优势,与“双一流”建设内涵天然默契。学校始终坚持“特色办学、质量办学、开放办学”理念,以“建设行业一流、国际知名、中医药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为目标,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突出中医药特色,推进医、理、工、管、文、教交叉融合,构建具有世界格局、中国气韵、湖湘特色的学科体系。

一是扶优扶特,创建一流中医药学科。实施学科建设攀升工程,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先为、有所后为”的建设思路,聚焦重点学科、特色学科、一流学科,集中优势资源建设重点平台、重点团队、重点成果等,创建一流中医药学科,力争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有新的突破。

二是动态优化,强化中医药特色优势。建立学位授权点和学科动态调整机制,强化特色优势,构建以中医药学科为主体、以临床医学、药学、护理学、基础医学等医护类学科和公共管理、电子科学与技术等涉医涉药类学科为两翼、分层分类、共生共进的学科生态体系。

三是提质增效,优化中医药医疗服务。临床疗效,是中医药学科的竞争力与生命力。学校以中医药特色学科为引领,围绕中医临床优势病种、创制中药新药、揭示中医药作用机理等重点方向,凝练学科研究方向、汇聚学科团队、开展学术研究,打造中医药“高峰”学科。加强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协同,加强中医药学科与药学、临床医学、护理学的融合,加强大学的中医基础、医学基础与附属医院临床学科、临床专科的整合及医教研协同,推动高水平的临床研究与成果转化,打造更多医药类的“高原”学科。依托重点学科专科,牵头组建湖南省首个中医医联体“湘中医”联盟,积极探索“校地融合”办医模式,在岳阳、衡阳、常德等地建立13所非附属医院,积极发挥中医医疗示范引领作用,为建设“健康中国”“健康湖南”提供行之有效的“湖中医方案”。

做实做精“学科内涵”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地方高校必须扎根地方与行业,将建设一流的目标同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努力成为加速地方创新驱动的策源地、推动地方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学校围绕健康湖南和中医药强省战略,坚持立德树人、创新引领和产业协同,提升服务支撑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

一是坚持立德树人,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从建设一流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出发,谋划学科建设内容和举措,构建学科、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相互融合的机制,实现多出人才、出好成果。面向中医药事业和产业发展需求,建立服务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专业,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推进学科链、人才链、产业链一体发展。深化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校企、校院协同育人,打通教育、科技、人才、产业一体化通道,为医疗卫生行业提供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提升教育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贡献力。

二是坚持创新引领,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聚焦“四个面向”,聚焦中医药原始创新,聚焦行业产业关键“卡脖子”问题,开展核心技术攻关,以高质量科研提升学科服务支撑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按照“搭建大平台、汇聚大团队、承担大项目、取得大成果、作出大贡献”的思路,以“有组织的科研”和“揭榜挂帅”项目,高标准建设高能级平台,高规格引培高层次学科人才、高质量开展学术前沿研究,打造引领行业的“拳头”科学技术、解决行业发展“卡脖子”技术难题。

三是坚持产业协同,提供高质量社会服务。作为湘药开发牵头单位,注重发挥学科引领与科技创新驱动作用,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加强中药新药研发和二次开发,推进中药经典名方的研究及产业化,推进科技创新“最先一公里”和成果转化应用“最后一公里”有机衔接,让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写在处方上、走向祖国大地。

做大做强“学科集群”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更加聚焦国家战略急需领域,启示高校的发展必须以服务国家所需为出发点与落脚点。作为一所中医药特色型大学,学校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中医药学术前沿发展趋势,以学科群建设为突破口,积极探索新医科、新工科、新文科模式,构建更加有竞争力的学科群。

一是以集聚协同为目标,打造优势特色学科群。既深耕中医药特色,也注重加强与中医药学科密切相关的支撑学科建设,打破中医药与西医药、医药与非医药之间的制度壁垒,促进学科间的大集聚、大交叉、大融合。在突出中医药主干学科的前提下,有选择地加强部分对中医药学科有明显推进作用的支撑学科和基础学科建设,做强药学、临床医学、护理学等关联学科,做优医学技术、心理学等支撑学科,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临床医学等学科群相继崛起,中医学入选湖南省优势学科群。

二是以交叉融合为路径,打造交叉特色学科群。面对转化医学、健康医学、个体医学、人工智能等方向加速转型升级新局面,以学科交叉融合为“催化剂”,将优势学科与普通学科相结合、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相结合、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打造交叉特色学科群。积极促进中医药学与临床诊疗、生命科学、药物开发等高度融合,与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工科和生物、化学等理科及公共管理等文科交叉融合,产出一批有凸显度的跨学科研究成果,抢占学科未来发展制高点。

三是以存量延展为举措,打造新兴特色学科群。坚持“强优、拓新、创一流”思路,在传统优势学科的基础上积极向外拓展,积极培育生物医药、精准医学、转化医学、智能医学等新兴学科增长点,超前布局中医疫病学、中医体质学、中医人工智能等新兴特色学科,促进形成一批新兴特色学科群,抢占学科发展新机遇。积极引导涉医涉药类学科向中医药特色转向,围绕中医药领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求得发展,进一步突出服务面向,彰显中医药特色,促进形成多学科、综合性、可持续的中医药特色学科生态。


关闭

相关新闻

学校微博

最新图文

版权所有©湖南中医药大学  |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含浦科教园区  |  邮编:410208  |  电话:0731-88458000 88458111(传真) 湘ICP备05002960号 |   技术支持:恒远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