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年前,长沙满哥王炜他离开了美国国家天然产物研究中心的世界一流科研平台,选择回到湖南中医药大学任教,并运用现代化方式研究湖南的道地中药材及民族药物。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启晴 摄 |
|
8年中,王炜带领团队深入研究30多种湖南的民族药物,发现200多种具备相应活性及功能的全新化合物。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石祯专 摄
|
王炜开展科研工作一丝不苟、率先垂范,所带的团队成绩卓然。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启晴 摄 |
|
|
2019年5月17日,王炜(右一)出席中国—巴基斯坦中医药研究中心成立仪式。近年,王炜在推动湖南中医药走向世界发挥了积极作用。受访人 供图 |
|
王炜致力于民族药的研究。土家族血药里有一种用于活血化瘀、抗风湿的植物药叫血筒,通过研究,他和团队发现了这种血筒里的106种化合物。受访人 供图 |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9月22日讯(全媒体记者聂映荣实习生 程丹 通讯员焦珞珈 万颖)8年前,长沙满哥王炜做了人生中的一个重大决定,他离开了美国国家天然产物研究中心的世界一流科研平台,选择回到湖南中医药大学任教,并运用现代化方式研究湖南的地道中药材及民族药物。8年里,他带领团队深入研究30多种湖南的民族药物,发现200多种具备相应活性及功能的全新化合物。他既参与组建海外中医药研究中心、临床研究中心,又在一次次国际学术会议报告及一篇篇刊发在国际顶尖刊物的论文中展现这些研究成果,引发关注,“我希望让湖南的中药走向世界。”
放弃国外一流平台,回到母校任教搞科研
王炜是长沙人,祖籍在常德石门,儿时,曾跟随爷爷在石门的深山中采中药。山里找来的花花草草能用来治病,这激发了少年的兴趣,也为他与中药为伴的事业埋下了“种子”。
后来,王炜在湖南中医学院(现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药药剂学专业先后读了本科、硕士研究生,2003年至2006年,他又在北京大学药学院的生药学专业读了博士。2007年,他进入天然植物药研究领域的世界一流平台——美国国家天然产物研究中心,研究世界各地传统植物药。
“我在那工作了4年多,花了很多精力研究国外传统植物药,但却很少有机会研究自己国家的中药。”王炜说,虽然所在的研究中心有顶尖的科研条件及发展机会,但自己从小对中药的情感始终无法割舍,回国的想法也越来越强烈。
2011年,他下定决心抛下国外优越条件回国,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盛情邀请其回湖南任教的同时,北京、上海等地也有多家单位以丰厚条件投来橄榄枝。王炜没有过多犹豫:“我自己是湖南人,湖南中医药大学是我的母校,而且湖南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我希望能用自己在国外学到的现代化研究方法为湖南的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做一点事。”
在湖南民族药物中,发现200多种新化合物
王炜作为海外引进人才到达湖南中医药大学后,在从事教学的同时,学校也为其提供了一百平方米的科研用房,但实验设备及条件自然无法与美国相比。
“万事开头难,没有条件可以慢慢创造条件。”王炜说,随后几年里,在学校的支持和自身的努力下,他申报一个个科研项目,并积极与本地企业合作,实验设备不断增多,科研团队也不断壮大,王炜本人也被聘为湖南省“芙蓉学者”特聘教授,“我们现在的设备和条件算得上初步具备国际水平了。”
王炜所研究的湖南本土中药包括大众熟悉的道地中药材和鲜为人知的民族药物,其中民族药物是其研究的重中之重,如土家药、苗药、侗药、瑶药等。
“湘西北、湘西南的秀丽风景下有一座民族药物的宝库,但长期没有引起重视。”王炜说,在一些少数民族村寨中,除了老一辈,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这些民族药物。他每年带领科研团队成员、学生深入大山中采集药物样本,并运用现代化科研技术开展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
长期以来,众人对中药的认知往往停留在此类中药对某一类病症有效,但为何有效却无从得知,甚至还存在“全凭经验判断,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等问题。而王炜所做的研究就是要利用现代化科研手段,分析该类中药中包含哪些成分,何种成分对相关病症有效,该成分又是如何发挥功效的,其中的成分是否还具备其他功效。
“土家族血药里有一种用于活血化瘀、抗风湿的植物药叫血筒,通过我们研究,发现了血筒里的106种化合物。”王炜说,这其中有40多种结构类型新颖的化合物,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首次发现的。除了研究清楚血筒当中具备抗炎活性的化合物以外,他们还发现了部分化合物具有其他活性,这也意味着,这类药材还有更广的运用天地。单就血筒的研究成果,他就在国际重要期刊上发布了15篇论文,并获得2项专利。
这8年来,他带领团队先后深入研究30多种湖南的民族药物,发现了200多种具备相应活性及功能的全新化合物。在其实验室里,这些化合物的结构图如同藏品一般被整整齐齐挂在墙上。
出国讲学创办机构,让湖南中药“走出去”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湖南的中药是这瑰宝中的一部分。王炜一直希望,自己能把国外的科研技术“带进来”,对这部分瑰宝开展创新研究,再让湖南的中药“走出去”。事实上,他一直在做,也一直在突破。
这些年里,针对湖南中药的相关研究内容,王炜在众多国际顶尖期刊上发了100多篇论文,其成果引起了世界多地学术机构的重视。他先后被邀请至美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时、日本等国家讲学或出席国际学术会议作报告,所讲的内容也都与湖南的道地中药材和民族药有关。
“这些年来,明显感觉到中医药学在世界医药学地位上有了很大提升。”王炜说,自己出席国际学术会议时发现,中国学者发言的分量重了很多,甚至在一些天然药物会议上,中国学者占据主导地位。
各方进行交流时,部分国外学者甚至向王炜透露出羡慕之情,他们一些国家的传统医药也曾辉煌过,但在近现代受西医影响已完全没落,“他们羡慕我们中国对中医药如此重视,既有大量的中医药医院和专业院校,也有大量学者对传统中医药开展创新研究。”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2017年,湖南中医药大学与巴基斯坦卡拉奇大学联合建立“中巴中医药民族医药研究中心”,这也是湖南中医药大学首个海外研究中心,王炜也是创办人之一。该中心既对民族医药开展联合研究,又组织双方开展人才交流培养。如今,王炜已先后带过10名外籍博士生或博士后,其中不少已成长为副教授或系主任。
今年5月,上述双方又共同建立“中巴中医药临床研究中心”,湖南中医药大学组织湖南多家大型医药企业,在该中心对湖南本土的中药产品开展临床试验,让湖南中药不仅在科研上“走出去”,在市场应用上也同样实现“走出去”。9月初,湖南一款中成药已在该处通过了临床试验,这意味着,该款中成药即将在异国他乡上市。
看到这些成果,王炜既欣喜,又有了更进一步的盼头:“我们需要更努力地擦亮中医药这块瑰宝,让中药质量标准化、研究现代化、实现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