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热爱 不专注 我是铁杆中医

发布日期:2017年03月08日文: 肖小芹 赵鸿 冯文昊 夏爱民 刘永红 来源 :

 

用榜样引领风尚

榜样是有形的正能量,是鲜活的价值观,是看得见的哲理。身边的榜样,是师生看得见、摸得着的榜样,是可以学、能够学的标杆。我们身边从不缺乏榜样,他们有的是传道授业解惑将汗水挥洒在三尺讲台的师者,有的是耕耘杏林几十载谱写生命交响曲的医者,有的是站在学科前沿探索未知世界的学者,有的是勤勤恳恳春风化雨为师生服务的管理人员,还有的是学中医爱中医好中医接力棒的学生,他们不是十全十美的完人,他们做的事可能也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在他们身上,我们能看到优良品德的不懈传承,时代精神的美好缩影,主流价值的生生不息。正是这些普普通通而又充满温度的平凡个体,构成了巍巍校园文化大厦的地基,激励带动着更多人见贤思齐,把榜样力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美好追求。

时代向前,精神不怠。与其一味痛心于道德缺失,不如用自身的嘉言懿行作出典范;与其在台下仰望榜样的风采,不如加快步伐争取和他们一路同行。我们深信“人皆可以为尧舜”,美德从未走远,真善美始终涌动在我们心间,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医者仁心有着深厚的民意基础,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

种子发芽需要“良田沃土”,榜样成长离不开“社会营养”。我们将持续开设“身边的榜样”专栏,用榜样引领风尚,让美德润泽校园。校园的星空,需要每一颗星星的光亮。

张涤 愿为钟爱的中医事业奋斗终身

他是大家口中耳熟能详的“神医”,“中国好人榜”的上榜人物,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个人, “湖南省白求恩奖”获得者——张涤。


“中医经典读得越多用得越好,能用中医看好就不用西医”
张涤出生于中医世家,自幼便接受中医文化的熏陶,从小立志要博极医源,悬壶杏林。1991年,张涤考入湖南中医学院接受系统的中医学习。期间刻苦学习,精勤不倦,博览群书,通读经典,他常说“中医经典,读得越多用得越好,每次读都会有新的收获。”在二十多年的儿科临床工作中,他坚持用纯中医辨证施治,注重发挥中医药的简便验廉、副作用小的特色优势,内外兼治,遣方下药精谨,在治疗小儿呼吸、消化系统疾病特色明显,疗效显著,如运用中医药治疗小儿肺炎治愈率可达90%以上,控制哮喘发作有效率可达95%以上,治疗肺炎支原体复发率低,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后期、小儿腹泻、小儿营养不良的疗效非常显著。他开的中药汤剂,不仅疗效显著,而且价格便宜。“孩子感冒,到别的医院
看病动不动就要打点滴、住院,到张涤这里用几十元钱的中药就能治好,凌晨来排队也值啊!”在侯诊室经常会听到家长用这样朴素的经济账来评价张涤。用张涤自己的话就是:能用中医治好的病就不用西医解决。

“我工作的时间多一点,孩子们的痛苦就少一点”

三代中医世家,让张涤对患者多了一份感同身受。只要是上门诊,他从来不曾按时下过班,也没准点吃过饭;无论是节假日还是休息时间,只要有需要,张涤都会及时赶到医院;对待患儿,不论家庭贫富,均悉心诊治;在治疗用药时,他会想方设法减轻患者的负担;对困难的患者,他常常拿出自己的钱物给予资助;有些病人返家时没有路费,他甚至还亲自掏腰包给予解决。在行医中他不收礼、不吃请,拒收红包,拒绝开单提成,“每天从早上八点开始,常常看到中午一点,晚上一般都要到九、十点。一天下来,基本没怎么离开过座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的助手心疼地说。但即使是这样仍然满足不了患者的需求,心急的家长天天都会把预约电话“打爆”。据统计,近几年来,张涤年平均门诊人次超过6万人。医院同行说,如果可以申报医师年门诊量的吉尼斯世界纪录,那是非张涤莫属了。面对如此大的工作量,张涤淡然地说:“我的患者很特殊,都是孩子,我工作的时间多一点,孩子的痛苦就少一点,每次感觉累时,只要想到这些孩子病愈后的笑脸也就不那么累了。”

作为一名平凡普通的医务工作者,他医术精湛、行医严谨、不计名利,心中只有患儿,只有钟爱的事业,他是当今优秀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是人民需要的、受人民称颂的好医生,更是我们认真学习的好榜样。“盛名之下,其实难符,少年成名,应当自强”。作为一名年轻的“名中医”,张涤经常用这句话告诫自己,也正是以此来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面对盛誉,张涤本人却很沉默,他说:“我是一名中医医生,运用中医中药为病人解除病痛,这是我的本分。”

袁振仪 方剂学教改的带头人

,是一位年近花甲却依然积极活跃在一线课堂深受学生喜爱的师者,也是一位有着33年党龄朴实无华的老党员。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始终践行着一句话:没有离开党的路线,没有离开中医的轨迹。她就是方剂学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袁振仪教授。
1977年高考恢复,已下放三年的袁振仪借这个机会考入大学学习中医专业,“在那个环境下,每个人读书都很认真,我那时也只是喜欢读书,对中医还没有形成太明确的目标。”本科毕业后,她被分配进一家县中医院。四年的临床工作中,她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也正是这四年,让她坚定了弘扬中医的信念。后来,袁振仪被调往中医研究院,从事中医科研工作。“我很荣幸在这参加了中医五老之一的李聪甫老先生主持的国家七五攻关课题。”在谈及这段经历时,袁振仪教授的眼神中流露出对中医前辈的崇高敬意。而后,袁振仪又调往中医学院,任教至今已逾三十载。“我还是始终坚定中医这个轨迹,朝着这个方向走。”她如是说。

作为一名资深的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早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任教《中医方剂学》课程以来,袁振仪就在心里,紧紧地绷上了一根“教育改革”的弦,即如何将先进信息技术应用到古老中医的教学中。于是她带头进行教学改革。在教学中她发现,很多学生存在“只会开方,不会认药”的知识断层现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她带领团队为学生开辟了一些教学辅助资源,如方药图谱辩识系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饮片;音频系统和视听课件等辅助教学系统,亦很大程度的提高了学生的兴趣。2007年,她和她的团队申请的国家技术教育项目——全国方剂学无纸化在线考试,实现了全自动的评卷和组卷,这在全国尚属首次。自实施至今,其教学改革已荣获四次省级教学成果奖,其带领的团队荣获省级教学团队,《中医方剂学》也成为省级精品课程。

袁振仪没有停下创新课堂模式的脚步,敢想敢做的她,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还带领团队进行了一系列课程的扩展。“很多学生学完了中医基础,却仍然不会看病,为此很迷茫。因为我们在授课的时候,知识是分块讲解的,可到了临床上,就要把知识整合起来,学生往往觉得很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帮助那些完成了医学基础教育却又没完全进入临床的医学生搭建一个思维模式、诊疗模式,她和来自不同学科、不同背景的几位老师,不问报酬,不计成本,每周选定时间、确定主题坐在一起准备课件,自发的开设《基于疾病的中西诊疗思维综合训练》讲座,试图为学生通往临床搭建好桥梁。讲座一开课,就因为其独特的视角和精辟的讲解受到了听课师生的一致好评,赢得了满堂喝彩,每期讲座教室里都人山人海,学生受益度很高,上课的老师也很有积极性。“现在它已经成为一门公选课,并在学术讨论会上以基础医学的身份开始崭露头角。”谈及《综合训练》,袁振仪满是欣慰,“往往一堂课,需要几位老师的合作。我作为年纪最大的,就是把年轻人整到一起来。在我们备课的团队里,没有身份职务的高低,大家都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互相配合,互相补充,老师们也因为集体备课、多学科交融而受益,学生也能有所收获,这就是教学相长吧”。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作为老师,一定要对得住学生,对得起讲台”。袁振仪就是带着这份共产党人的热情和教育工作者的深情,在三尺讲台上,不断创新课堂形式,不断改革教学方法,给方剂学课堂带来一份诗意的春色。

蒋益兰 党旗下的医者仁心

她,是国家名中医潘敏求教授的学术继承人,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湖南省名中医;她,从医35年,孜孜不倦,求诊者不论贫富亲疏,均悉心诊治,药廉效宏;她,擅治肠、肝、肺癌等恶性肿瘤,造诣颇深,在中医药防治肿瘤、减低放化疗毒副反应、抗术后复发转移等方面卓有成效。她,即是被誉为“全国首届杰出女中医师”蒋益兰教授。

作为医生,应时刻为病人着想,千方百计为病人解除病痛,让病人“活得好,活得长”。蒋益兰始终认真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在“医生”这个平凡而又伟大的岗位上默默耕耕耘35年。她诊治肿瘤,突出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防治恶性肿瘤的特色和优势,临床疗效显著,省内外慕名而来的患者比肩继踵,门诊一号难求,为了诊治更多的患者,她每每提早上班,推迟下班,并多次不计回报远赴外地为疑难患者会诊,尽心尽力解除患者疾苦,这已经成了她的工作常态。多年伏案工作导致视力下降明显,毫无怨言,她说:“患者的笑容是我的动力,能为患者服务我很满足,这是一个党员应该做的”。正是几十年如一日的热情与执着,成就了其优良的医德与精湛的医术,赢得了患者及家属的信赖和好评,同行专家学者的认可与尊重。

她作为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中医肿瘤学科带头人,在其带领下将肿瘤科建设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标准化建设基地和继续教育基地,湖南省中医肿瘤诊疗中心及质量控制中心,湖南省中医肿瘤专科联盟牵头单位。肿瘤中心现下设4个病区,一个放疗中心,一个介入中心,一个湖南省中医肿瘤重点实验室,常年开放病床240张,年门诊量达5万余人;培养了一支集医疗、科研、教学于一体的中医肿瘤学科队伍,形成以肝、肺、肠癌为主要研究方向的多个研究团队。

作为一名中医人,蒋益兰不忘初心,不懈努力,默默奉献扎根临床,不遗余力指导后学,在弘扬中医药传统医学,传播优秀中医药文化上留下了精彩的篇章。

匡继林 用汗水和心血浇灌生命之花

她,是国家级名老中医谢剑南教授学术继承人,现任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科主任,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负责人;她,从医20余年,兢兢业业,全身心投入妇科临床诊治及科学研究工作,视事业如生命,待患者如亲人。她,擅长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不育症、盆腔炎、习惯性流产、月经不调、试管辅助生殖、宫腔粘连等妇科疑难杂症,;她即是被誉为“三湘好医生”、“湖南最美女医师”、新一代“送子观音”的匡继林教授。

“医生”不是一份轻描淡写的职业,它要求你不断帮助别人,甚至在不可能的基础上挑战成功的最大机率。匡教授从来没有看淡这两个字,见彼苦恼,若己有之,她一心赴救。每天都有许多从五湖四海慕名而来的患者,但往往当她们赶到医院时,号源早就抢挂一空了。匡继林看着她们或求子心切,或疾病缠身,十分痛苦。尽管临近下班,她很疲惫。但仍保持着十二分的精神与热情给患者解说病情,制定诊疗计划。最终患者满意而归。因常常不能及时就餐,匡教授也就落下了慢性胃炎的毛病。但她从不提及,始终只是继续忘我地工作着。

2013年5月,匡教授不慎摔倒造成髌骨骨折,在手术前,她对医生提了唯一的要求:希望第二天可以继续上班,但 “伤筋动骨一百天”,这样的要求骨科医生能答应吗?可是,次日她的身影,竟然准时出现在诊室!只是,那是怎样一幅场景啊——她侧身坐在椅子上,打着钢钉的左腿由于膝盖无法弯曲,只好伸直了搁在一条板凳上,上肢靠着桌子,艰难地接诊病人。因麻醉反应,每过一会儿她就呕吐一阵,她忍受着剧烈的头痛和极度不适,为病人辨证处方。接诊到中途,她整个肢体已经“摇摇欲坠”,紧皱的眉头显示她的头痛越来越剧烈,同事们赶紧把她搀扶到诊疗床上躺下。这时,连病人都感动得哭着说:“匡教授,您休息下吧,我们可以等。”谁也没想到的是,她躺下一会,口里就马上冒出了虚弱不堪却不容置疑的三个字:“下一个!”就这样,匡教授半卧在诊疗床上,一个接一个,直到下午五点多了看完最后一个病人。她的坚强震撼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也为同事、学生树立了好榜样。时至今日,因术后休养欠佳,她落下了严重的后遗症,每逢阴雨天气或久站受累,就会引发膝痛,有时甚至痛得彻夜难眠,但她从无怨言。她就是这样,总是把病人的需要放在第一位,任劳任怨,用自己的踏实努力为患者铺就健康之路。

作为一名科主任,她带领着科室人员,凭着自己艰苦不懈的努力和超群的智慧,将妇科从当初仅有的2张病床发展到现在2个病室,90张床,给患者提供了更好的就诊平台和服务质量。匡继林始终坚持学习,时刻关注妇产科发展的新动态、新经验,不断学习妇产科疾病治疗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疗法。她不仅对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技术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而且还带领整个科室对妇科的疑难杂症、特殊手术进行了潜心研究、系统学习,有效地提高了治疗效果,减轻了患者痛苦,为千千万万不孕家庭送去了健康的宝宝。匡教授用汗水和心血浇灌生命之花,被患者誉为继谢剑南之后的新一代“送子观音”。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匡继林扎根临床,默默地奉献着,忘我地工作着。她总是把病人的需要当做首要顾念;她总是有一分热就不遗余力地发一分光;她用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酿造着医患间的纯洁真情。她选择了医生这一份职业,从此与她有关的故事都有爱。

关闭

相关新闻

学校微博

最新图文

近期热点

版权所有©湖南中医药大学  |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含浦科教园区  |  邮编:410208  |  电话:0731-88458000 88458111(传真) 湘ICP备05002960号 |   技术支持:恒远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