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先生;副局长李大宁先生;世界中医药联合会李振吉常务副主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王昌恩先生;尊敬的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陈润儿先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肖雅瑜先生;省政府郭开朗先生;国防科大少将徐子怀先生;中国科学院陈凯先院士;中国工程院杨胜利院士;夏家辉院士及高峰论坛全体专家;各位领导、嘉宾、校友们、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聚会,庆祝湖南中医药大学建校 50 周年。我和廖端芳校长,谨代表大学和研究院党委、行政和全体师生员工,向出席庆祝大会的各位领导、嘉宾、校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大学和研究各位老领导、老专家、老同志、全体校友、师生员工和全体医务工作者致以最诚挚的问候!
在学校取得辉煌成就的今天,我们要衷心感谢教育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湖南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和省教育厅、卫生厅及各厅局,感谢长沙市委、市政府,是你们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让湖南中医药大学开创了一片美好的蓝天。
我们要衷心感谢各兄弟院校、兄弟单位、海外姊妹院校,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和三湘人民,是你们的厚爱和帮助,让湖南中医药大学和研究院不断向前发展。
我们要衷心感谢为学校建设付出了心血智慧的老前辈,是他们的艰苦创业、励精图治,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和物质财富。
我们要衷心感谢为了学校进一步发展,竭诚奉献、辛勤工作的教职员工;衷心感谢大力支持母校建设发展、为母校带来无限荣耀与光彩的海内外校友;也衷心感谢在校勤奋学习,努力编织人生梦想,并将为学校创造美好未来的学子们!
50年薪火传承,青蓝相续。湖南中医药大学 50 年所走过的路,正是对“文明、求实、继承、创新”校训精神最为生动的诠释!
学校的前身是 1934 年创办的湖南国医专科学校,历经 1953 年的湖南中医进修学校, 1957 年的湖南省中医药研究所, 1959 年的湖南省中医专科学校, 1960 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湖南中医学院。 1990 年原湖南科技大学成建制并入我校,使学院实力得到提升, 2002 年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与湖南中医学院合并,实行大学与研究院统一管理的一体化领导体制, 2006 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湖南中医药大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或一九四九年前,在中医遭受被废除的危急关头,我校吴汉仙校长和时为学生的谭日强老院长作为湖南中医药界的代表,冲破重重阻力,克服重重困难,晋京请愿,带动全国中医药界奋力抗争,中医和中医教育才得以生存。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湖南中医药教育创业人克服经济困难,积极发展中医药教育事业,为学校升格本科院校创造条件。湖南中医学院建院初期,我校师生员工克服了办学早期的“万事开头难”,挺过了三年自然灾害带来的“苦日子”。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前辈们同心同德、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一路走来。
“文化大革命”期间,文化教育界受到冲击,但是我校开门办学仍取得了较好成绩,师生们深入农村开展“一根针一把草”的医疗服务,深受群众欢迎。培养了一批中医药人才,我省高等中医药教育得以延续。
改革开放后,学校抢抓机遇,走上了改革振兴、持续发展的道路 。着力完善各项教育功能,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提高办学层次。我校成为了省内最早拥有博士学位授权点的高校之一,成为了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首批招生华侨、港澳台地区学生和留学生的单位,并率先开办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
进入新世纪,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与湖南中医学院实行强强合并。新一届领导班子及时提出“抓班子、换牌子、建院子、筹票子、升位子”的五子工作目标。为了谋求更大的发展,学校征地 1130 亩建设新校区, 2006 年完成了一期工程建设,并完成学校主体搬迁。 2005 年全国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 高票通过 我 校 更名为湖南中医药大学,实现了几代湖南中医人的夙愿。 2006 年大学揭牌庆典上,各级领导、嘉宾、校友和万名师生共同庆祝的盛况,至今仍历历在目,令人感怀,催人奋进。到现在为止,“五子”目标已经可喜地基本实现。
50年艰苦创业,成就卓越。学校立校于湘楚大地,崛起于逆境困难,成就于中医药特色,致力于科学发展,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办学层次完整,具有多个学科门类和多种办学形式,集教学、科研、医疗、产业协调发展,综合实力较强的中医药大学,是湖南省重点建设本科院校之一。
50年来,我校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学校致力于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学校本科生参与课外科技活动的普及率不断增高,获得各类省级、国家级学科和科技竞赛奖近百项。学校面向全国 31 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生源质量较好,每年录取线高出省平均线 30 分左右。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 17500 人,其中硕士 、博士研究生 1700 人,成教学生 6000 余人,留学生 450 人。 学校历来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鼓励毕业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我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始终稳居省内高校前列,就业质量较高。学校培养的 7 万名学子,活跃在海内外的中医药舞台上,奋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条战线上。他们中不乏名医、名师、名企业家和治国之才。
50年来,我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校不断创新教育理念,在大力发展中医药类专业的基础上,开设了涵盖医、理、工、管、文等 5 个学科门类的 21 各专业。以实施“教学质量工程”带动建设了 8 个国家级、省级特色专业,建设了一批精品课程,打造了一批优秀教学团队。学校积极发展七年制本硕连读和研究生教育,建立了研究生教育学院,拥有了 1 个一级学科博士点、 14 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 18 个硕士点,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 个。有博士生导师 75 人、硕士生导师 366 人。我校重点学科从无到有,以国家重点学科—中医诊断学为龙头,带动建设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省级重点学科 19 个。依托该学科研制并应用计算机“中医辅助诊疗系统”,加强学生中医诊疗思维的训练;在全国较早创建了被称为“模拟医院”的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提高了本科生的临床诊疗水平和动手能力,该中心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50年来,我校科学研究能力不断攀升。学校现有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科技平台 34 个,有实验动物中心 3 个。举办了 4 种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学术刊物。近 10 年来,承担各级科研课题 1210 项,其中国家级课题 98 项;获得各级科技奖励 159 项,其中“中药超微粉体关键技术的研究及产业化”获 2009 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填补了我省中医药界在该奖项上的空白。开发中药新药 72 个,实现科技成果转让 61 项,多项产品已成为知名中药企业的拳头产品和上市医药公司的支撑产品。自主研发的“单味中药超微饮片”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实现了中药超微饮片的规模化生产。学校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服务于两型社会建设,与多个市州政府和医药企业开展产学研战略合作,通过项目实施带动了我省中药种植业、中药制造业、中医药服务业和文化业快速发展,致力于以科教为龙头,努力打造湖南千亿元中医药行业。
50年来,我校医疗服务水平显著提升。我校附属医院共建有 62 个国家重点中医专科(专病)中心,聚集了一批知名中医临床专家,为公众提供了优质的医疗服务。第一附属医院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是湖南省首家三级甲等中医院,是我省中医医、教、研中心和龙头;第二附属医院是全国重点建设中医院,该院实行 “ 大专科、小综合 ” 的发展模式,中医专科特色显著;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为全国十大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之一,该院致力于“名院、名科、名医、名术、名药”的品牌发展战略,发展迅速;附属(人民)医院是一所以神经内外科、精神内外科为主,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医学鉴定、预防保健、社区医疗于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医院。附属常德医院为全国首批示范中医院、“群众满意医院”、“百姓放心医院 ”、“消费者信得过单位”。附属衡阳医院秉承“衡阳会议”精神办院,是全国示范中医院、国家中医药文化建设试点单位。附属第二中西医结合医院为首批全国示范中医院,多次荣获卫生部、人事部先进集体称号。附属福田中医院的康复针灸推拿科、中医骨伤科、中医老年病专科、中医妇科颇具特色,现有 14 个社康中心,成为学校面向港奥及海外的重要窗口。附属洛阳正骨医院拥有全国中医骨伤专科医疗中心、全国中医骨伤科医师培训基地等多个中心,其“平乐郭氏正骨法”入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附属岳阳医院为全国重点中医院,是岳阳市最早对外开放、接诊外国友人最多的医疗单位。附属宁乡人民医院坚持走“名医立院,名科强院,科技兴院”之路,全力打造“三湘名院”。
50年来,我校国际教育和交流合作不断深入。作为国家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中国湖南针灸国际培训中心,我校已为 28 个国家和地区培训学员千余人。现有在籍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 450 人。与多个国家及香港、澳门地区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教学、科研、医疗合作关系。选派专家赴 20 多个国家和地区留学访问,派出医疗队赴多个国家防病治病。 2009 年我校与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举办了中国·长沙首届中医药标准化国际论坛,产生了良好的国际影响。
50 年的创业和发展经验,使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只有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加强校园文明建设,加强和谐文化建设,才能全面开创学校发展新局面。我们建立了科学高效的管理机制,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职代会和教代会的作用,实行校务公开,依法治校。建立了职能清晰、运转协调的管理系统,完善了校内管理体制,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后勤服务社会化体系。我们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以“三讲”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等活动为契机,开创了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 加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我们以全人教育的理念加强人文教育,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与校园文体活动 , 拓展了学生综合素质。我校先后被评为湖南省文明高校、全省党建工作优秀高校、全省反腐倡廉建设先进单位、长沙市文明单位、全省“书香校园”等,学校党委被确定为全省高校学习型党委示范点,我校中医药文化研究基地成功入选湖南省社科研究基地。
50周年校庆是学校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更是继往开来的新起点。未来十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省委、省政府富民强省、建设教育强省的工作部署,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进一步树立“以德为先,以人为本,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科技强校”的办学理念,坚持“重管理,促和谐、抓质量、上水平、创效益”的办学思路,坚持改革创新,强化科学管理,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学校软实力。我们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科研质量、医疗服务质量,通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唱响学校的品牌效益;通过取得更多高水平的标志性科技成果,带来更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我们将进一步打造低碳、绿色校园,创造一流的育人与研究环境,提高校园人文环境品位,凝练大学精神,充分发挥高校在引领社会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洞庭波涌连天雪 , 长岛人歌动地诗。我们坚信,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和广大校友的倾力支持下,在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把学校建设成位居国内同类院校先进行列、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中医药大学!我们一定能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