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小荣教授,湖南省教学名师、博士生导师,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针灸学教研室主任、针灸推拿学省级重点学科负责人及学术带头人,曾获湖南省教学名师、湖南省优秀研究生指导老师等多项荣誉称号。她曾被评为 2012 年湖南十大教育新闻人物之一,被称为“立德树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学教授”。她认为,教师要甘为人梯,要“让学生站在自己的肩膀上”。
“提升教学质量是对学生最大的负责。”
常小荣教授 1978 年毕业于湖南中医学院医疗本科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从教整整 36 年,现任“针灸学”湖南省精品课程负责人,湖南省针灸学会副会长,湖南省中西结合学会自然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针灸学会经络研究分会常务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函审专家。
常小荣教授现年已经 58 岁了,三十多年来奋战在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第一线,现在仍然坚持每年为本科学生上 60 到 100 个课时的课程。常教授说:“与学生在一起,我有一种身为教师的骄傲感与自豪感。”常小荣教授所在的教学团队,是我校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并于 2006 年初成功申请了我校第一个省级精品课程,实现了我校省级精品课程零的突破,具有示范作用和重大意义。
为了更好地开展教研教改,常教授都会尽可能地利用好每次外出学习的机会,并写好心得,做好笔记,回来后与年轻教师们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 , 并带着青年教师进行教改研究与实践。她非常注重教材参编,曾担任《针灸医籍学》等国家级教材的主编、副主编,并启用年轻教师担任编委。“在编委会上,和业内的顶尖专家进行交流,有利于我们的青年教师开阔眼界、拓展思路,收获更多的东西。”
在教学上,她一直都在积极探索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并大胆尝试创新教育,在学生中开展探究式学习,课堂上实行“ 互动式化” 教学,启迪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常教授还结合自身专业的特点,组织专业老师和计算机人员联合攻关,成功研制了《针灸学十四经络》多媒体教学软件。在考试改革中,她也探寻了无纸化考试与试题库建设等课题的研究。
常教授也很重视科教方面的成果奖,她认为,这些奖项是研究成果的最佳展示与体现。她夜里十二点钟之前没有睡过觉,有时要工作到晚上一两点。“我并不觉得辛苦,而是觉得很有乐趣,我乐在其中。”孜孜不倦的学习与工作,浇开的,是希望与成功之花。她曾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1 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2 项、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4 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 1 项等诸多荣誉。近 5 年来,主持国家 973 课题 1 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 3 项、部省级课题 8 项、厅局级研究课题 8 项。主编国家规划教材 1 部、医学视听规划教材 2 部,副主编国家规划教材 2 部,参编 6 部;出版学术专著 25 部。发表学术论文 100 余篇, SCI 收录 12 篇。这些闪闪发亮的数字,彰显了一个教学名师的风采,与她过人的勤奋与惊人的毅力。
“导师影响了我一辈子,我也想影响你们一辈子。”
常小荣教授师从严洁教授,严教授是常教授大学时代的老师,也是她工作后的老院长和领路人,现在 70 多岁的严教授,仍然很支持常教授的工作,退休后她便返聘到针灸推拿的教学团队中来,同时也担任课题的顾问。“让学生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是常教授常说的一句话,因为她认为自己就是站在导师的肩膀上成长起来的。她也经常对学生说:“导师影响了我一辈子,我也想影响你们一辈子。” 她始终坚守在教师的三尺讲台上辛勤耕耘,践行着“让学生站在自己的肩膀上”的诺言。
常小荣教授对学生分外爱护。她平日里与学生相处十分融洽。她认为,教师要做学生的朋友,与他们平等处之,并尊重他们,信任他们,理解他们。她的学生都知道她的手机号和电子邮箱地址,她说:“我在第一次给本科生上课的时候, PPT 课件的第一页,都会写着我的手机和电邮。只要学生给我写信,不管多忙,我每信必复。”
常教授几乎每年都固定资助一个在校的本科学生,从学业上、生活上给予心理上的关怀与物质上的帮助。 有一位学生家庭极为贫困,然而自尊心极强,拒绝任何资助,常教授便邀请这位学生为自己家里打扫卫生,然后便付给她一定数额的钱款作为劳动报酬。学生明白常教授的良苦用心,感动之余,更加发奋地学习,她对常教授说:“常老师,我要读您的研究生,以后,我还要读您的博士。”另外还有一位学生,因意外而眼睛受伤,但因家庭原因而不得不募捐手术费。常教授知道后,除了自己马上捐款之外,还与学生们一起站在校园里,为这位同学进行募捐。
“除了上课与出差,我的精力都放在了我所带教的硕士、博士上。”这次报 973 项目,她先后六七次召集了她的团队进行讨论,并让所带教的研究生旁听。在专家的讨论中经常有思维的火花碰撞之时,学生能学到很实用也很生动的知识,因此学生也特别乐意。
“我认为做人比做学问更为重要,做我的学生,首先要学会做人。要学会诚实做人,尊重人,要培养沟通与交流的能力,要有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只会做科研的书呆子。”常教授所带的硕士和博士,他们相处得都非常融洽,并都拥有着不俗成绩。她的学生 2008-2010 年有 3 名研究生毕业论文获评湖南省优秀硕士论文; 2011 年有 4 名研究生获得学校颐而康杯奖学金和一方奖学金, 2 名研究生获评湖南省优秀大学生; 2009-2011 年指导 3 名博士生连续三年获得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
常小荣对学生倾囊相授,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学生的“推手”。为了给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机会,常小荣教授每年暑假都将研究生送出去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交流。“要让他们走出去,只有走出去,视野才会开阔。” 2012 年 10 月 1 日,她带着 4 个学生,赴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接受韩国经络研究杂志年度科技论文一等奖的颁奖典礼。大会主席还把常教授以及她的学生全部邀请到领奖台上,全场起立报以热烈的掌声。常教授在回忆当时情境的时候动情地说:“我感到自己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除了内地的学生,常教授也带一些外籍留学生与港澳台学生。带外籍学生就比带本国学生更为辛苦,要花费更多心血,因为存在语言障碍与学科背景的差异。常教授便拟定了一个“一加一”的方案,除了自己耐心细致的指点,还让自己所带的内地博士带一个外籍留学生,他们的研究方向一致,可定期开展交流与研究。“要对外籍学生教学,就得一定注意高深问题简单化,科学问题科普化。要多用比喻,深入浅出,他们才能更好地领会。”比如说教外籍留学生经络的时候,常教授便把经络比作人体内的无数管道,整个经络就相当于一个城市的交通,经较为宽大,相当于大道,络较为细小,相当于道路上分出的小径。这样一诠释,外籍留学生就豁然开朗了。经过几年教学,这些留学生的论文质量较高,颇受好评。
2013 年初,常小荣被评为 2012 年湖南十大教育新闻人物之一,被评为“立德树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学教授”。对此,她发表的感言是:“三尺讲台上没有令人羡慕的财富和权利,教师在黑板上写下的是奉献,擦去的是名利!我不是栋梁,但我的事业是培养栋梁;我不是未来,但我的事业是造就未来!奉献不言苦,追求无止境。我爱教师这个职业,我将不畏艰苦,奋斗一辈子。”
“事业的希望总是在年轻人身上”
常小荣教授十分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她的学生刘蜜,在 2011 年 4 月荣获第二届全国中医药博士优秀论文奖,并于当年留校工作,现已发表学术论文 20 余篇, SCI 收录 1 篇。现在已经成长为教学团队的核心人物之一,晋升为副教授,并担任教研室副主任。他的迅速成长,与常小荣教授的悉心指导是分不开的。
除了专业技能,常教授还认为,中医药教学要国际化,就必须学好英语。为了增强青年教师们的英语技能,常教授让从加拿大留学归来的一位老师组织青年教师的英语沙龙。为了激励年轻教师学习英语的热情,常教授不仅亲自来参加沙龙,让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读博士的女儿给自己也拟定了一篇精彩的英文自我介绍,在英语沙龙上流利地念出,获得了大家的一致掌声。“我想让他们明白,我都这么认真,年轻人更没有理由不学习。”
除了自己注重教学,常教授也注重带动整个教学团队对教学的研究与重视。她规定她所在的教研室的青年教师每年至少要发表一到两篇教改方面的论文。“我要求青年教师要进行微格教学法的实践。”所谓微格教学法,就是要求教师把原定 40 分钟的内容浓缩在 10 分钟内讲完,这就要求教师能有高度概括的思维能力与语言能力。通过这种实践方法训练出来的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上的思路就更为清晰,语言更为凝炼。
在 2013 年 6 月 25 日上午,应学校教务处邀请,常小荣教授在“教学质量周活动之一——名师示范课”作了一场题为“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技能——怎样上好一堂课”的学术讲座,为全校的青年教师上了一堂极为生动活泼的教学之课。常小荣教授从“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上好一堂课应正确处理的几种关系”、“一堂好课的三部曲”和“评价一堂好课的基本标准是什么”这四个方面,把她从教三十五年来的教学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青年教师。在讲座中,常教授指出,要上好一堂课,首先要备好课,不仅要知道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更要知道应“怎么教”、“怎么学”,并对“教的如何”和“学得如何”进行评价;其次要掌握一定的教学技能。要上好一堂课,既要有“引人入胜的开局”、又有“充实饱满的中坚”、还要有“留有余味的结局”。在场青年教师都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早在 2010 年,当针灸经络研究科技创新团队被评为大学优秀科技创新团队之时,常小荣教授作为代表发言时就曾说过:“因为长江后浪推前浪,事业的希望总是在年轻人身上,这就要求我们立足长远谋发展,培养更多接班人,把知识传授给来者,把经验介绍给大家,使我们的队伍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