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以医载道 一甲子铸就三湘中医摇篮

发布日期:2020年11月04日文: 李芳森 万颖 来源 : 人民网

湖南中医药大学,绵长的勒江河在这里拐了一个弯后,汇入湘江。

10月29日校庆日,25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学子每人获得1万元励志奖学金,这是85岁高龄的离退休教师唐木林继2019一次性捐资100万元后,再次捐赠60万元用于傅敏铨·唐木林励志奖学金。79级王衡新受到老师善行的感召,捐资1000万元与母校联合设立湖南中医药大学“王衡新科研基金”。

饮其流时怀其源,学有成时念吾师。这场师生间的爱心接力,将持续点亮中医学子的求学梦想。而在湖南中医药大学一甲子的本科教学中,15万中医学子的梦想也随之点亮。

湘水悠悠,源远流长;岳麓巍巍,桃李芬芳。穿越本科教学60年风雨,这所深处中部腹地的高等中医药院校,始终传承“敢为人先、经世致用”之湖湘精神,践行“文明求实、继承创新”的校训遵嘱,担当着传道授业济世育人的重任,成为湖南地区乃至华南片区中医医师的摇篮。

湖南中医药大学本科教学60周年纪念大会。湖南中医药大学宣传部供图

济世

受命危难护健康

派遣153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黄冈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湖南医疗队中医药治疗参与率达100%,轻症和普通型患者痊愈率100%,危重症救治成功率89.19%;

武汉江夏方舱医院湘五区湖南中医医疗队收治患者113人,无1例转重症,无1例在治疗中转院。

走进湖南中医药大学校史馆,一件满是姓名的防护服“站立”在陈列台中,讲述着由湖南中医药大学组建的湖南省国家援鄂中医医疗队的战疫故事。

2020年9月8日上午10时,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主治医师孙爽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表彰。

33岁的孙爽,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第一时间报名,成为国家中医医疗队队员,2月21日出征武汉,冲锋战斗在江夏方舱医院;武汉“战场”归来,5月11日,她又出征非洲,成为中国(湖南)赴津巴布韦、赤道几内亚抗疫医疗专家组成员,用中医中药的力量给海外人民送来康复的福音。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疫情期间,湖南中医药大学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先后派出153名优秀医务工作者进驻湖北疫情一线,成为江夏方舱医院的主力军,推动中医药深度介入诊疗全过程,书写了湘五病区“零转重”“零回头”,医护人员“零感染”的湖南答卷。

湖南省国家援鄂中医医疗队也由此荣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工作先进集体,多人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及记大功等奖励。

在湖南本土,截至2020年3月17日,全省总计确诊1018例,其中981例中医药参与治疗,占96.37%,出院治愈1014例,治愈率99.6%,居全国前列。

该校还充分发挥中医药预防作用,组织国医大师、知名专家充分论证,开出2个中药预防处方,并面向全省企事业单位累计发放560余万份汤药,为复工复产复学保驾护航。

受命于危难之际,这是扎根于湖南中医药大学血液里的基因。成立于战争中的湖南中医药大学,一开始便是在鲜血里寻找新生。

建校之初,初创者们就提出:医药学传授须得“教学实践两相长”,方能孕育名医大家。昔日张牧庵、吴汉仙、黄菊翘、郭厚坤等医药界名流,悬壶济世,弘扬国医;“中医泰斗”任应秋学识渊博、集医哲史于一身;声名远播的“湖南中医五老”李聪甫、谭日强、刘炳凡、欧阳锜、夏度衡,都是这一理念的身体力行者。

从砂子塘出发,走进了繁华都市,走到了农村基层,走向了五湖四海,一代又一代湖湘中医人秉承“文明 求实 继承 创新”的校训精神,他们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共同擦亮了中医瑰宝。

“以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身心健康、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业型人才为目标,牢固确立本科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以‘本科教学工程’为抓手,开展‘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湖南中医药大学校长戴爱国坚信,在“质量办学,特色办学,开放办学”理念下,培养的学生自然也以敢于当先、善于创新、长于临床蜚声业内。

60年本科教学,培养学子15万名,中医医生便是其中最集中最闪亮的群体,从繁华都市,到边远基层,或远渡重洋医行万里,他们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为健康中国建设助力,共同擦亮中医文化瑰宝。

据不完全统计,60年来,湖南中医药大学培养了1000余名县级以上医院管理人才和湖南省85%以上的中医骨干医生,成为湖南地区乃至华南片区中医医师的摇篮。

唐木林为学子颁奖。沙凯歌 摄

授业

以医载道传薪火

恰逢湖南中医药大学喜迎本科教学60周年,曾经的学子们,也纷返校,回忆起往昔的峥嵘岁月。

时针拨回1934年,五千年中华文明遭遇抨击与否定之际,中医药学首当其冲。面对千年未有之非难,湖湘名中医、中药界人士合力创办湖南国医专科学校,彰显出捍卫与复兴中医学术与传承的初心。

1938年,湖南国医专科学校于战乱之中辗转长沙、衡阳。后因时局动荡,战乱连年,被迫停办。但在1934年至1941年8年间,湖南国医专科学校为国家培养了任应秋、谭日强等一批中医药领域的承前启后者,也为新中国中医药高等教育的复兴贡献了重要的师资力量。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发布《关于组建中医进修学校及进修班的规定》,1953年11月,湖南省中医进修学校应运而生。鉴于当时的历史背景,进修班的办学任务是提高中医人员的西医素养,课程设置以西医为主。

忽如一夜春风来,1960年11月1日,长沙市南郊一栋刚建好的三层砖楼前,湖南终于迎来中医学专业的高等教育学府——湖南中医学院。这一天,后来也被确立为湖南中医药大学校庆纪念日。

“当时,正值国家经济困难时期,学校依然坚持“开门办学”。一方面,在本科教学之余,积极承担湖南省基层医生培养的任务;另一方面,向全省乃至全国招贤纳士,延请医师。”校史馆的学生讲解员生动地介绍。

发轫于民族危亡之际,几经磨难薪火不绝,复萌于新中国诞生后。于1960年创建普通本科教育的湖南中医学院,也因此担负起传承与发展数千年湖湘医学的使命。

历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波折,学校在改革开放后步入发展快车道:

1979年,作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招收境外学生的高等中医药院校;

1986年,学校又拿下全国第一个中医诊断学博士学位授予点;

……

一连串成绩和荣誉背后,是湖南中医药大学长期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科研促校”决心和定力。

如今扎根在这片勃勃生机的湖湘大地上,湖南中医药大学拥有四大校区、18个学院,16个研究中心(所),3所直属附属医院,15所非直属附属医院,逾2万名莘莘学子力学笃行,孜孜不辍。

校园里,湖南“中医五老”的塑像。湖南中医药大学宣传部供图

扬帆

中医亮嗓海内外

“我在荷兰鹿特丹”

“我在美国华盛顿”

“我们在香港维多利亚港”

“我们在宝岛台湾第一大楼101”

………

湖南中医药大学本科教育六十周年庆典还未到来时,全球校友们的祝福早已不期而至,纷纷向母校表示感恩之情。

六十载馥郁芬芳,国(境)外教育近40年,境外学生581名,境外留学生学历教育在省属高校名列前茅,学生遍布世界25个国家和地区,中医之名由此传得越来越远。

2019年10月25日,全国中医药大会在北京召开,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声音嘹亮。一则喜报也穿越1500公里,传至长沙:湖南中医药走进“一带一路”取得重大突破。

由湖南中医药大学助推的银黄清肺胶囊成为首个在巴基斯坦上市的中成药,同时,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巴基斯坦Atta院士在中国首个外籍院士工作站落户该校。

从1981年开始发展国(境)外教育,到如今以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为抓手,在俄罗斯、阿联酋、迪拜建立中医医疗中心,在韩国建立首家研究型的中医孔子学院,在巴基斯坦共建“中巴中医药临床研究中心”,如何在加快推进湖南中医药国际化发展上走得出、走得稳、走得远,是湖南中医药人不懈的追求。

湖南中医药大学始终以国际化为一流大学建设的共性特征与重要推力,全面对接开放崛起战略,强化合作共赢,提升开放办学水平。着力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

“站在新时代的风口,湖南中医药大学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不断从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和湖湘中医药文化土壤中汲取营养,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和师生关切,聚焦主业,深耕特色,努力建成同类一流、国际知名、中医药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秦裕辉表示。

(责编:唐李晗、罗帅)

关闭

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湖南中医药大学  |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含浦科教园区  |  邮编:410208  |  电话:0731-88458000 88458111(传真) 湘ICP备05002960号 |   技术支持:恒远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