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月 20 日上午,在 2009 年“湖南省中药天然药物发展论坛暨湖南省药会中药天然药物专业委员会全委会议”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宏灏受聘我校药学院名誉院长。
校党委书记蔡光先宣读了我校《关于聘任周宏灏院士为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名誉院长的通知》,并 为周宏灏院士 颁发了聘书。
受聘后,周宏灏院士发表了热情洋溢、充满感情的讲话。他回顾了与我校交流合作的友好历史,表达了对我校的深厚情谊。他表示此次授聘必将使彼此的交流学习更加密切,今后将运用自己的知识、团队、研究平台为我校的发展、为药学院的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关简介:

周宏灏,男,汉族,1939 年5 月29 日出生,湖南长沙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省科协副主席。中南大学国家重点学科药理学首席教授,国家精品课程药理学负责人。中南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和遗传药理研究所所长、临床药理国家培训中心和药品临床研究国家培训中心主任。国际生物医药与生物技学会理事长,国际遗传药理学和药物基因组学会创始成员( Founding Member ),国际药物代谢学会理事( Councillor )、泛太平洋地区国家临床遗传药理学学会执委、中国药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药物代谢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湖南省药学会理事长、湖南省临床药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British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 ” 、 “Current Pharmacogenomics” 、 “Pharmacogenetics and Genomics” 、 “European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 、 “Asian Journal of Drug Metabolism & Pharmacokinetics” 、 “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 等国际杂志编委。历任湖南医科大学药理教研室主任、遗传药理学研究所所长、基础与临床药理研究所所长、湖南医科大学副校长并兼任湖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连续 8 年任美国默沙东( Merck )国际临床药理奖学金评委(由 6 位国际知名临床药理学家担任)。
周宏灏教授 1962 年自武汉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后任内科医生, 1976 年起开始从事临床药理学和遗传药理学教学和研究。 1983 年至 1991 年先后获得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 (China Medical Board) 和 Merck 国际临床药理学奖学金在香港大学和美国 Vanderbilt 大学进行临床药理学研究。 1991 年 10 月回国后,连续获得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三项美国医学研究基金项目。创建了我国第一所遗传药理学研究所,在国内首次为研究生开设了遗传药理学课程,主编和出版了我国第一部《遗传药理学》研究生教材和 “ 遗传药理学 ” 中、英文( Pharmacogenetics : from molecular to clinical )两部专著。主编了供医学院校五年制和八年制使用的《药理学》中文教材两部和英文教材(改编)三部,培养了一百多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及博士后,造就了一支遗传药理学研究队伍。在包括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 在内的国际 SCI 杂志上发表论文 170 多篇,被引用 2800 余次。
周宏灏院士的主要科学贡献是发现和阐明了遗传因素引起药物种族和个体差异的若干现象和机制及其规律,建立了有我国国家和民族特色的遗传药理学理论体系。他最先证实了药物反应种族差异并阐明了遗传机制,激励了国际药物反应种族差异领域的广泛研究,使各国在药物应用、开发和管理等方面开始重视种族因素;阐明了多种药物代谢酶在我国多个民族中的遗传多态性,发现民族间的药物代谢酶活性和基因频率差异;提出和证实了药物代谢酶基因剂量效应;阐明环境和遗传在药物代谢中相互作用规律;发现药物代谢酶基因剂量在药物相互作用中的调控作用;并率先将遗传药理学理论应用于临床,开发了我国首张个体化药物治疗芯片,在我国启动了以遗传药理学为基础的 “ 量体裁衣 ” 个体化药物治疗。
周宏灏院士是我国遗传药理学科的开拓者和带头人,也是国际同行认可和熟知的遗传药理学家,享有较高的国际声誉。先后 30 余次被国际学术会议邀请作大会专题报告或会议主席,并被斯坦福大学、多伦多大学等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埃及和香港十多家大学邀请作专题学术报告。他的工作使我国遗传药理学和药物基因组学处于世界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