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诚之术 无疆之德——欧阳恒以生命演绎国医之魂

发布日期:2013年05月06日文: 附二院  来源 : 附二院

近日,附二院老院长欧阳恒教授带着氧气罩给病人看病的照片在微博广泛传播,并被网友喻为湖南 “ 最美医生 ” 。欧阳恒同志的先进事迹,温暖患者,感动网友,得到了人民网、湖南日报、湖南经视、长沙晚报等多家媒体的广泛宣传与高度评价。为进一步弘扬欧阳恒同志的高贵品质,经医院党委、行政研究,附二院决定号召全院职工向欧阳恒同志学习。

何以为医?欧阳恒以观之。

他是教授,是博士生导师,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皮肤科、湖南省教育厅重点学科外科学术带头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第 2-4 批学术继承指导老师;兼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疡科分会顾问;湖南省保健专家库成员、省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 “ 紫铜消白方治疗白癜风的临床应用研究 ” 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湖南厅级奖多项 …… 他遍身光环,堪称中医皮肤科专业领域翘楚,盛名远播,访者无数。

当铅华洗尽,身卧病榻,如再相问,七旬已逾的欧阳恒只告诉你,他是一名中医,是行医五十载,解人疾苦,诲人不倦的一名传统国医的传承者,是一名弘扬与振兴中医事业,未尝丝毫懈怠的苦行僧。医者行医,如是而已。

五十载风雨不易,欧阳恒谨以毕生修行,演绎国医之魂。在浩瀚医海之中,翻看欧阳恒一生医事,堪为行业导师,足称医学典范。

我辈拳拳,敢不思之效之?

病榻之上,忧他人疾患,此谓医德

欧阳恒近来频频见诸报端,与一张照片有关。照片中,欧阳恒面戴氧气罩,神情消弱,却仍为来访病人翻写病历。

照片一入网络,迅速于媒体间飞传。一时间,湖南省内各大媒体都大篇幅报道欧老事迹,国内各大知名网站在内的几十家网站也纷纷进行转载。

然而带病救人,岂是一张照片可以尽述?

2009 年,欧阳恒身染肺气肿,入院修养,而来访者不断,远至北京、哈尔滨,甚至国外。

患者家属回忆: “ 当天上午他还咳了血,已离不开呼吸机,却还是头戴氧气罩为我的孩子看病。我看着他轻轻拍着孩子的头,辛苦的吐出几个字: ‘ 不用担心,会好的 ’ ,我的眼泪不知觉便流了下来。 ”

此时,距离照片刊出,早在 4 年之前。

2011 ,欧阳恒再次入院,病势渐沉。此时其早已声名远扬,慕名而来的患者让欧阳恒的朋友家人头疼不已。他却每每躬亲问诊,未尝拒绝。

家人说: “ 他根本不忍心让病人空跑,只会稍微坐着休息、调适一下,就坐下来为病人把脉、写病历。 ”

学生说: “ 前年清明节,欧老的身体就响起了警钟。他当时已经神志不清的躺在重症监护室里,身上插着各种管子、呼吸机,难言心中感受。可他刚出院不久,大家又在办公室看到了他的身影。 ”

此时,距离报道见报,已是两年之久。

有人问,他自身病重,恍惚间岂能诊病?恰如斯言,数年间,欧阳恒身染沉疴,却从未失手误诊,非聚神专注,以病人为先,无以至此。

无怪乎有人评价称:欧老这是在用生命治病。

回顾欧阳恒一生,医德贯穿始终。

年轻时,他不畏疑难,不惧名声损益,每有杂症,必迎难而上,精心辨治。

年老后,望闻问切亦从未少,每遇求诊,必一丝不苟,殚精竭虑。

他每天总是提前半个小时以上来到医院,诊室外常常挤满慕名而来的患者,每次都有挂不上号的,加班加点,他总把病看完。

如此种种,不可胜数。

病榻之上,忧他人疾患,晚年如此,平生如是。何谓医德,以欧阳恒从医五十载观之可得。

半世耕耘,臻国医精邃,此谓医道

盛名之下,是半世耕耘。欧阳恒为人称颂,非一日之功,更非借媒体网络之势。

欧阳恒 1964 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医疗系六年制本科,是老牌正规大学生。

其时,全国中医院校尚未有统一教材, “ 四大经典 ” 及相关教科书均为油印装订,零星发散的手抄油印册子,带有浓烈的油墨味。

咬文嚼字之中,欧阳恒从无怠慢,熟读《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涉及《疡科心得集》、《外科正宗》等外科典籍,博览群书,博中有专。

他常言: “ 为医者,先当为学,中医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科学,中医经典乃中医之精华,不可不深思慎读。 ”

学习三个月,又临床见习三个月,边学习理论,边临床实践,经过 6 年系统学习,欧阳恒回到了湖南,踌躇满志地开始了临床工作。

毕业后,欧阳恒就职于湖南省中医院,作为重点培养对象; 1964 年被派送到援外针灸学习班,学习针灸治疗一年; 1965 年回到医院,参加基层社教团医疗队,带队下乡到怀化基层锻炼一年;随后,参加省内外医疗队, — 赴云南抗震救灾,原国家主席华国锋亲为其送行; 1975 年参见国外医疗队,远赴非洲、欧洲等地,所到之处,都为当地患者热情接诊,疗效显著; 1977 年回国后,为开展中西医结合诊治皮肤疾病,先后到湘雅一医院、二医院进修皮肤专科,以夯实西医皮肤病理论和西医临床实践能力。

十余年间,欧阳恒勤求古训,博采众长,历经锤炼,终于颇有所成。

其时,他已精通中医经典,谙熟中医外科各家学说及流派的学术思想,实践中精于辩证,理法方药有独到的见解和经验,善于解决疑难危重杂症、急症。经欧阳恒之手,治愈者不可胜数,来访者络绎不绝。

然而,中医博大精深,学成非一日之功。其后数十年,欧阳恒沉心苦研,终在脓疱型银屑病、白癜风、硬皮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皮肤癌等皮肤疑难杂症中独辟蹊径,自成一家。其疗效显著,在国内享有盛誉。

从接触中医到学习中医 , 再到现在成名中医 , 欧阳恒用了 50 余载 , 长期临床实践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体会,欧阳恒认为: ① 首诊病人,必须以明确疾病的诊断为先; ② 辨证论治 , 要突出中医特色; ③ 辨病论治,要有优势位点支撑; ④ 病证结合论治,要以疗效为出发点。在具体操作上,巧妙运用中药所具有天然的特定物象,跟据药象学理论创制: ① 以色治色法; ② 以皮治皮法; ③ 以形治形法; ④ 寓搔意治瘙法; ⑤ 参考 “ 红升白降外科家当 ” 说等,这些方法只要使用得当,对部分皮肤病往往有着特殊的治疗意义。如佛手这味中药其功效是理气、活血、止痛,但其外象形似人的掌指,手指可用来搔抓痒感的。在养血润燥、或祛风活血组方中,酌情加入佛手,佛手在此方中具有止痒、提高痒阈的功效。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欧阳恒耗半世之功,穷毕生之力,终臻至国医精邃。若以医道问之,欧阳恒医海求知五十载观之可得。

桃李成荫,传毕生所学,此谓医师

功成名就,乃可谓医师?欧阳恒说,尚不足以称道。

虽然已经退休四年,皮肤科科室的墙壁上依然挂着欧阳恒的照片。他像标杆一般督促后人前行。

已是皮肤科副主任的向丽萍自己就是欧阳恒的学生。她说现在湖南省中医院整个皮肤科的医生都曾经是欧阳恒的学生。她介绍: “ 欧老一直都在带学生,其中研究生博士不少。欧老的学生遍布全国,现多为中医皮肤界的领军人。 ”

对于向丽萍而言,欧阳恒并不仅仅是一个老前辈,他就像是自己家一位慈祥的长者,总是在自己最迷茫的时候,给自己信心和指引。 “ 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欧老在我第一天来上班时跟我说: ‘ 只要你认认真真,总会有收获,首先要自己努力,别人才会来帮助你。 ’” 向丽萍回忆道。

作为中医皮肤科专业翘楚,欧阳恒学术成就斐然。

他在担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皮肤科、湖南省教育厅重点学科外科学术带头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第 2 ~ 4 批学术继承指导老师的同时,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疡科分会顾问;《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科杂志》编委。

他主持的项目《发扬中医特色,抢救危重病人》获湖南省人民政府记功证书;紫铜消白方治疗白癜风的临床应用研究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此外,欧阳恒还获得了多项厅级成果奖,发表学术论文 56 篇,科普短文 70 篇,主编专业著作 11 部,参编著作 5 部。

欧阳恒治学严谨,在培养中医人才方面,注重理念创新,强调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注重思维能力训练,临床能力训练,提出当代中医优秀人才首先要有科学的思维方法,灵活的动手能力。

他恪守言传身教的授业思想,坚持不懈地带教学生,答难释疑,不厌其烦,临床点拨,传授秘验。为了使自己毕生治疗经验能够传承下去,他将几十年积累起来的治疗心得、经验秘方毫无保留地让弟子们传抄,引导他们传承中医,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作为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第二、三、四批中医学术继承指导老师,欧阳恒至今已培养硕、博士研究生近 100 名, “ 两部一局 ” 核定的高级学徒名 4 人的传承工作。其中湖南省中医院皮肤科主任杨志波教授、南方医科大学杨柳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皮肤科主任李广瑞教授等 3 名学生都已成为中医皮肤科领域的成名专家。

倾囊相授,无爱毕生所学,孜孜传教,终育桃李成荫。良师之名,欧阳恒教书授技数十年观之可得。

心无旁骛,寄一生赤诚,终成大医

大医精诚,从一而终。回顾欧阳恒一生,无限感慨者,无外乎 “ 从一而终 ” 四字,成其功名者,亦无外乎 “ 从一而终 ” 四字。

1939 年 10 月,欧阳恒生于湖南安仁县排山乡一个贫困家庭,兄妹 5 人,排行老大,生活困苦。童年历经磨砺,立志奋发, 7 岁母亲病重离世,至此立誓从医。

此后小学、初中,欧阳恒一边刻苦学习,一边帮父务农,学习成绩优异,初中毕业后保送到湖南省耒阳市读高中。耒阳市距安仁县几十里路,由于交通不便,步行是唯一的交通工具,风雨阴晴,酷暑寒冬,不知磨破了多少双鞋,脚上磨出了血泡、磨出了厚厚的茧子,辛苦如此,只因欧阳恒心中一个信念 ——“ 读书求学,日后行医 ” 。

高中三年名列前茅,报考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利录取,在亲戚们的接济和帮助下,凑足了 20 元的学费,步入了杏林之门。

其后数十年,欧阳恒跪拜名师,遍访名家,未尝一日懈怠。

他常说: “ 一旦选择了学医这一治病救人的职业,便要一生笃志立行,自强不息。要学好中医,必须专心致志,更要有献身精神,要将孙思邈 ‘ 大医精诚 ’ 做为自己行医的座右铭 ” 。

在随后市场经济的浪潮中,中医保健、治病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极不匹配。中医大夫一天诊疗病人约 40 ~ 50 人次,其总体收入还不值西医大夫手术刀下一切口。因此,低廉的服务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医队伍相对的稳定性。部分中医药人员拼命往西医那边靠,或明或暗或改行跳槽。

欧阳恒却摇摇头,说,学习中医,从事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操守,不能因为利益的驱动而放弃。于是,他从不量钱开药,完全根据病情的需要用药,强调以最少的钱治愈疾病,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 中医学术渊源流长,时势传承不可息止,继承创新以以至发扬光大,要一代强过一代。社会分工的不同,人民需要铁杆中医,方能独显特色优势,为人类的健康保驾护航。 ” 这是欧阳恒毕生的信仰,也是其成就自身医学地位的根由。

从医五十载,惟中医外无他业,无他求。如此心无旁骛,欧阳恒赤诚一生,精诚大医之誉观之可得。

关闭

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湖南中医药大学  |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含浦科教园区  |  邮编:410208  |  电话:0731-88458000 88458111(传真) 湘ICP备05002960号 |   技术支持:恒远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