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关于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重要意义与作用(四)
2016年8月19日至20日,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重要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笔者有幸参加了大会,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深感受到“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深深感受到中医人肩上的时代责任与使命担当。发展中医药事业、惠泽人民健康、弘扬中华文化、推动国际中医药交流合作,已逐步形成全社会共识、共谋、共进、共赢的新局面。如何发展中医药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上述重要讲话指明了方向:一是在扶持、促进的力度上,“要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二是在学术进步上,要“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三是中医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在传承创新上,要“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举世皆知、有目共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随着《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八个关于中医药的重要文件的连续发布,随着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习近平主席批准的《中医药法》的正式颁布,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以及各相关行业,都关注、重视、支持并共同致力于中医药事业大发展,中医药行业医疗、保健、科技、教育、文化、产业“六位一体”全面协调发展的新局面更加巩固、兴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部署的逐步实施,中医药更成为国际合作交流的重要选项,中医药文化进一步走向世界。
为什么“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这是因为:健康,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第一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是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而中医药,是我国独具特色优势的“五大资源”,与生命健康息息相关,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深深植根中华大地的、历尽沧桑、饱经磨难的中医药,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扶持促进之下,洗涤尘封、焕发生机、昂然向上,走上了大发展的轨道。
值此史无前例的战略机遇期,作为中医从业人员,我们中医人理所当然地“要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当前,一是需要推动中医药队伍建设。通过院校教育、师承授受、访问交流,着力培养熟读中医经典、善用中医思维、积累大量临床经验的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真中医、好中医、名中医;另一方面,要考察、培养、使用确有专长的民间中医和少数民族医。唯有人才兴,才能事业旺;二是需要推动中医药文献的整理研究,搜集、挖掘、整理、研究现存的、散佚的中医药古代和近现代的学术经验。唯有远流清,才能学术精;三是需要推动跨界融合,一方面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如中医+生命科学、检验医学等,一方面开展中医+跨界服务,如中医+旅游、康复、养老、健康管理、健康咨询、社区服务等;四是需要推动以宣传《中医药法》为主体的中医药文化、知识、法律法规的普及。唯有共识共兴,才能有共建共享。
值此史无前例的战略机遇期,我们所有医务工作者必须“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毋庸讳言,中医药学和西医药学是理论、方法都不相同的医药学,但都是以预防疾病、促进健康为目的的医学科学,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中医药学重在整体、宏观、功能、动态,西医药学重在局部、微观、结构、静态,二者既不相互抵触,也不相互并行,而是可以交叉、可以互补、可以协调的。我国首倡“中西医结合”已经半个多世纪了,确实创造、创新了一批中西医结合的成果,在全世界领先了对不同医药学体系结合的探索。当然,要从认识的结合到形成结合的认识论、从方法的结合到形成结合的方法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不必、也不能从领先探索的道路上畏缩不前,我们必须首先执行“中西医并重”的方针,从管理、投入到科研、教育、临床彻底改变既往重西轻中、以西律中的现状,进而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力争创建新医药学,这是摆在全体中医、西医工作者面前共同的课题,是当前应该勇往直前的促进医学学术进步道路的必然选择。
值此史无前例的战略机遇期,我们中医人必须“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是国家和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背离传统文化,就会割断国家和民族精神命脉。只有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代文化有机统一、紧密结合,才能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绵延千载,包括食养、药养、术养三大类,以中医“治未病”思想为根基,融合了儒家、道家、佛家等的养生理念和方法,为人类保有健康提供了先进的保健理论和技术。但是,在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当时的时代条件、社会制度、认识水平、科技水平等的局限和影响,因而也就不可避免地夹杂有陈旧的、过时的、不合现代环境、不切实用的内容。
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同志说:“推进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双创’,首先要解决转化什么、创新什么这个关键问题。要深入挖掘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中的精髓,把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发展过程搞明白,把发展规律弄清楚。要把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蕴含的中医药理念知识、技术方法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并不断丰富和创新。要立足传统,融合现代,把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转化为人民群众能够用得上、用得好的健康实践。要用人民群众易于接受的现代语言、现代方式、现代手段进行阐释和表达,探索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双创’的传播模式。”这就要求我们现代中医人在学习、研究、应用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时,不要刻舟求剑、缘木求鱼地生搬硬套,而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和增加新的内容(比如古代没有电视、手机和网络,也罕见干眼症和颈椎病),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代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让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程中发挥保障健康的重要作用。
http://paper.cntcm.com.cn/html/content/2017-06/07/content_590805.htm
促进人类健康 改善全球卫生治理
——关于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重要意义与作用(五)
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世界卫生组织诞生70周年之际在日内瓦访问了该组织并会见了陈冯富珍总干事,双方共同出席中国向世界卫生组织赠送针灸铜人雕塑仪式。习近平主席在为针灸铜人雕塑揭幕的致辞中发表了上述重要讲话。
首先,习近平主席开宗明义地表达了将针灸铜人雕塑作为“国礼”赠送给世界卫生组织的重要意义是:“我们要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传统医学,用开放包容的心态促进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更好融合。”因为,针灸铜人是医学界的稀世之珍。最早的针灸铜人是北宋时期医家王惟一设计铸造的“天圣针灸铜人”,对针灸医学的继承、传播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是中国原创的、传承的中医药学标志之一,也是世界传统医药学的重要标志。赠送给世界卫生组织,就充分表明了我们对中医药学的文化自信、理论自信、方法自信、技术自信,在这一基础上,习近平主席鲜明地指出了我们继承发展传统医药学的方向:“我们要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传统医学。”
要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传统医学,就必须做到“用开放包容的心态促进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更好融合”。开放包容,就不是封锁排斥。只有在高度自信的基础上具有广纳博取、兼收并蓄、厚德载物的胸襟和气度,才能达到求同存异、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融合”境界。世界医药学发展到今天,无论是中医药学、西医药学,还是其他医药学,都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也都没有登峰造极、尽善尽美,都有各种各样的美中不足,而疾病谱却在不断演变更新,人类对健康的高度关注和要求是始终的。值得庆幸的是,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又给医药学发展不断提供新的羽翼。清·魏源《默孤·治篇五》曰:“执古以绳今,是为诬今;执今以绳古,是为诬古”。所以,唯有“用开放包容的心态促进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更好融合”,才能开辟出医药学发展的新路。由此可见,习近平主席的讲话为世界医药学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
向世界卫生组织赠送针灸铜人雕塑,也表明了我们对世界卫生组织的殷切寄望。因为,卫生与健康问题是全球性的挑战,世界卫生组织是全球卫生领域最大的联合国专门机构,在全球卫生事务中发挥着领军作用,而我国同世界卫生组织的合作堪称典范。会见时,陈冯富珍总干事表示:中国是世界卫生组织创始成员。长期以来,中国对全球卫生事业和世界卫生组织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我国正在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全民健康是中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我国始终把卫生与健康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建立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制定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同时,随着《中医药法》的颁布与实施,中医药事业进入了大发展的快车道。世界卫生组织高度评价中国的全民健康计划,将继续支持中国深化医疗卫生改革;高度赞赏中国在全球卫生安全和卫生治理领域的领导能力,愿加强同中方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合作,以提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健康卫生水平。
因此,习近平主席在赠送针灸铜人雕塑揭幕之际适时提出了“全球卫生治理”的新概念,阐明传统医学在“全球卫生治理”中的作用,明确了“全球卫生治理”的总目标,表明:“中国期待世界卫生组织为推动传统医学振兴发展发挥更大作用,为促进人类健康、改善全球卫生治理作出更大贡献,实现人人享有健康的美好愿景。”唯有遵循习近平主席这一指引,进行“全球卫生治理”,全人类卫生与健康事业才能真正走上为民、护民、健民的康庄大道。
任何事业发展在大方向明确之后,只要坚持就可以通过一代又一代的接力,走向光明的前景。2017年5月23日,在中医药法即将正式实施之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样化医疗服务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全面发展中医药服务”。“全面发展”这四个字内涵非常深刻而丰富,是指中医药服务要覆盖卫生与健康的全领域,这就要求我们中医人应当坚持习近平主席指引的大方向:“要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传统医学”;同样在2017年5月23日,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第70届世界卫生组织大会上,埃塞俄比亚的特沃德罗斯·阿达诺姆当选为新总干事,我们期待、也深信新总干事一定会接力陈冯富珍总干事,朝着加强“全球卫生治理”的大方向,率领“世界卫生组织为推动传统医学振兴发展发挥更大作用,为促进人类健康、改善全球卫生治理作出更大贡献,实现人人享有健康的美好愿景”。
http://paper.cntcm.com.cn/html/content/2017-06/14/content_5909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