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22日,湖南省高等学校第152期处级干部培训班党性体验教学活动在全国“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村举行。63名学员在现场教学中见证深山苗寨精彩蝶变,深切感受时代伟力,在“行走的思政课”上汲取奋进力量。
一次现场教学:感悟“首倡之地”的实践伟力
十八洞村位于湖南省湘西自治州花垣县,是我国精准扶贫首倡地。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带着对贫困群众的牵挂来到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论述,打响了全国脱贫攻坚战役。多年来,十八洞村认真落实总书记精准扶贫重要指示,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和民族特色积极发展苗绣、猕猴桃、乡村旅游等产业,从偏僻落后的深度贫困村蜕变为远近闻名的精准脱贫样板村。

在十八洞村现场教学点,学员们循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足迹,走进总书记曾经座谈的农户家——“你是大姐”家中,来到精准扶贫广场、精准扶贫陈列馆、饮水思源处深入学习,实地感受十八洞村精准扶贫带来的巨大变化,亲眼见证党和政府为十八洞村乡亲们扶真贫、真扶贫的实际效果。

在《精准扶贫从这里出发》《穿针引线绣出幸福路》《饮水思源感恩党》系列微党课中,大家通过听取讲解、实地察看和亲身体验,深入探寻该村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重要指示和推进乡村振兴的典型做法,深刻理解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十六字方略的实践伟力。
一次分组讨论:学思践悟中共商发展之计
秋日的午后,十八洞村山峰如龙,山峦起伏,阳光普照,青松更显苍翠。
彼时,十八洞村党校教室里一场别开生面的“头脑风暴”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学员们各抒己见,思想碰撞,为宁静的小山村迸发出智慧与活力的火花。
既读万卷书,也行万里路,用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验证理论,将发挥1+1大于2的成效。
学习中,学员们“左右开弓”,在“读书”中“行路”,在“行路”中“读书”,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一方面学习精准扶贫经验做法,一方面立足本职岗位“谋发展之路”,进一步提升履职尽责能力和服务大局的政治担当。

“建设一流学科,要遵循学科建设规律,打造开放包容的学术氛围,集中力量建设优势学科,有的放矢开展学科交叉融合……”第一组围绕如何推进“双一流”大学建设展开热烈讨论,学员代表、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蔡雄结合国外高校办学经验,深入浅出地阐释了新时期学校建设一流中医药大学的路径。

“如何破解党建业务‘两张皮’难题?关键是要围绕业务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业务”,第二组在深入交流研讨中对如何抓好党建业务工作达成共识。



与此同时,第三、四、五组学员们围绕“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与担当教育研究”“中医药文化育人功能研究”等主题展开分组讨论,通过交流研讨,达到凝聚共识、学用结合的目的。
一场音乐思政:百年回响中的时代最强音
“前辈,如您所愿,黎明到了……”

22日上午,在十八洞党校的教室里,一堂以《领航的旋律》为主题的音乐思政课让学员们在音乐欣赏中重温了波澜壮阔的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大家深受鼓舞,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
该课分为“序章”“旗的指引”“梦的感召”“路的拓展”“力的源泉”“美的交响”“尾声”七个篇章,以党的历史为轴线、以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红色音乐为特殊坐标,通过《如愿》《给我星辰的人》《我们都是追梦人》《春天的故事》等歌曲,串联起百年来党史中一个个红色故事,再现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的峥嵘岁月。
在悠扬的旋律与深情的讲述中,学员们回顾了党领导人民取得的辉煌成就,重温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峥嵘岁月,感悟思想伟力。
“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全体学员在兰岚老师的指导下,挥动着国旗,激动地唱起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爱国之情、强国之心油然而生。
一次重温誓言:让举起的拳头永不落空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学校党委委员、组织人事部焦珞珈作为领誓人站在第一排目视前方,全体党员身姿挺拔、面向党旗高举右拳,声音洪亮而坚定地重温入党誓词。

当“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誓言响彻在精准扶贫广场,也激荡在每个党员心中。那举起的拳头,绝非只是一次仪式的定格,而是永志不忘的使命托付,是说到做到,不放空炮,须用毕生实践去兑现。
重温,是为了不忘初心;对照,是为了砥砺前行。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务必时刻牢记‘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铮铮誓言……”学员代表、研究生院院长张斌表示,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坚定永远跟党走的决心和信心,用实际行动,展现入党时的铮铮誓言,为社会主义事业尽职尽责,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随后,学员们还前往乾州抗日救亡纪念馆、罗荣光故居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现场教学,追忆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通过聆听讲解员的深情讲述,学员们回顾了救亡图存、浴血奋战的悲壮历史,深切缅怀罗荣光等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
一边学,一边看。学员代表、基建处处长杨岩涛说,这次学习印象最深刻的是,大家课堂上认认真真学,边学边体验,欢声笑语,收获满满,留下难忘的记忆。

这无疑是一次氛围感十足、身临其境式的学习。在“苗族非遗进课堂”中,学员们沉浸式观看了村民们自编自演的非遗传统文化晚会,并在村民们“手把手”的互动式教学辅导下,身穿鲜艳的苗族传统服饰,伴着苗乐,积极参与苗族特色节目团圆舞、扇子舞、木鼓舞等节目展演,现场掌声、欢呼声不断。在欢快的展演活动中,大家深切感受苗族非遗文化艺术魅力,也提升了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此次赴十八洞村的实践教学,是一次深刻的党性洗礼和思想升华。
学员代表聂慧芳说,一直没有机会来十八洞村,这次学习让她一偿夙愿,坚定了自己深耕教学科研,为中医药事业奋斗不息的决心。
两天学习下来,让学员代表、第一附属医院党委副书记肖学华对促进中医药产品产业化有了新的灵感。

学员们纷纷表示,此次前往十八洞村集体学习“充电”,可谓是一场“及时雨”,十分“解渴”,将把此次学习收获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和实际成效,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投身到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各项事业中去,为实现教育强国建设和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