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扎实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增强教师队伍数字化素养,5月15日,我校举办“名家名师讲堂”(第五期)暨AI+教育:教师教学智能素养与创新能力提升师资培训(第四期)。本次活动由校党委书记戴爱国主持,特邀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王维民、北京大学全国医学教育发展中心研究员程化琴担任主讲嘉宾,副校长喻嵘出席会议。

戴爱国指出,面对教育强国建设的时代背景、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机遇,我们既要以守正创新的态度弘扬中医药文化精髓,更要以开放包容的胸怀拥抱技术革命浪潮。结合学校发展实际,他提出了三点期待:一是以AI为笔,书写中医药教育现代化新篇章。将AI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为培养新时代“中医药+”复合型人才注入强劲动能;二是以成果为镜,映照育人初心与改革实效。坚持以“问题导向”梳理改革逻辑,以“模式创新”凸显特色价值,推动教学成果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三是以发展为魂,凝聚协同创新强大合力。统筹谋划“AI+教育”战略布局、加速教学成果提质培优,在教育强国、强省建设中展现湖中大作为。

王维民以《第四代医学教育AI赋能:机遇与挑战》为题,系统梳理了全球医学教育历史沿革,深入阐述了以面向全社会人群健康、跨学科和跨行业交叉融合、整合式与转化式学习、融入现代科技等为特征的第四代医学教育新范式,并从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医学教育理念重塑、教师教学胜任力重构等多个维度,提出了第四代医学教育的应对策略,为我校中医药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实践路径。

程化琴以《教学成果奖的凝练与申报》为题,从教学成果的内涵要义出发,讲述了国家教学成果奖的发展历程。通过对获奖案例的深入剖析,生动展示了优秀教学成果的特点及申报规律,并就如何凝练教学成果、突出特色创新等内容进行了重点解析,针对选题偏离教学热点难点、成果推广性不足等痛点堵点,提出了加强顶层设计、实施长期培育、重视教学和教学研究文化等专业性建议。
我校教务处、教师发展与评估建设处、各二级学院、附属医院相关负责人及参训教师共300余人参与线下培训,110余人通过线上直播同步学习。
责编:彭莫凡
一审:彭莫凡
二审:闫丽颖
三审:廖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