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备战有我,冲锋有我,胜利有我,武汉加油!中国加油!”这是2月21日湖南中医药大学35名第五批国家(湖南)中医医疗队队员在出征仪式上的铿锵誓言!
庚子鼠年开局,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校专家、学者、医护人员、大学生志愿者,或组建医疗队支援湖北,或下沉到市州指导战“疫”,或夜以继日科研攻关,或远程会诊辨证施治。寒风中逆行的背影,口罩下勒出印痕的脸庞,防护服里汗水湿透的“企鹅”,筑起与病毒搏斗的钢铁长城。不见战火硝烟,却有生死考验;没有前方后方,都是战“疫”勇士。
善作为,谋定全局彰显行业担当
疫情面前,湖南中医药大学校(院)党委就是引领和风向。
“重预防、堵源头、严隔离、防扩散。抗击新型肺炎,我们中医人有信心,有能力!”——校(院)党委的号令简短而有力。
校(院)迅 速 全 面 启 动 一 级 应 急 响应,第一时间成立了由党委书记秦裕辉、校(院)长戴爱国为组长的疫情防控领导小组,靠前指挥,排兵布阵,层层压实防控措施。
“我们要主动作为,集中力量,充分发挥中医在预防、治疗、康复以及科研上的优势特色,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秦裕辉先后多次深入教学、科研、管理、医疗一线,部署疫情防控工作,听取专家的分析和建议,动员广大医护工作者勇赴前线,要求全校(院)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切实增强大局意识,展现中医湘军的风貌,为守护平安校园和健康湖南作出积极贡献。
“疫情防控工作要始终把全校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戴爱国多次调度部署疫情防控工作的落实,保证校(院)防疫物资的供应保障,要求切实做好“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管”,加强战“疫”的科研攻关,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进行。
与此同时,校(院)其他党委委员也分头开展各项分管工作,督导各联系分管单位的疫情防控工作,与全校师生一起,投入到这场群防群控的人民战争中。
出良策,国医大师贡献中医智慧
“新冠病毒逞凶狂,勇斗瘟神战犹酣。永葆初心民幸福,恒担使命国安康。殚精竭虑精施策,聚力凝心共克难。今有中医终亮剑,祛邪扶正定安邦!”国医大师孙光荣在《中医药向新冠肺炎亮剑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荐使用“清肺排毒汤”的意义和作用》一文的题记中,豪情满怀地写了这首诗,字里行间彰显着中医参与治疗新冠肺炎的底气与信心。正是得益于从疫情早期就实行“坚持中西医并举,让中医深入介入到患者治疗的全过程”的举措,湖南省新冠肺炎治愈率居全国前列。
早在1月22日,国医大师熊继柏、第一附属医院院长陈新宇分别受邀担任湖南省新冠肺炎中医救治专家组顾问和组长,组织制定《湖南省新冠肺炎中医药诊疗方案》,有力地指导了全省中医药疫情防控工作,一人一策,一人一方,一袋袋中药制剂连夜寄送至湖南省疫情定点救治医院患者手中,形成了中医战“疫”的湖南经验。
“新冠肺炎,在中医的角度来讲,属于“疫病”或“瘟疫”的范畴,我们有着几千年和疫病斗争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防治经验,一定能在千年的古典智慧中找到当下疫情的解决思路。”十七年前,国医大师刘祖贻在抗击非典期间主持湖南省中医专家组工作,如今耄耋之年的他,依然在中医抗击新冠肺炎的战役中贡献力量。
2月7日,伴随着企业相继复工,沉寂了多日的城市渐渐有了生机。上工治未病。为落实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关于充分发挥中医药预防作用的要求,为湖南百姓健康再添一道防疫屏障,秦裕辉连夜组织国医大师刘祖贻等11位专家,结合湖南地理、气候和用药习惯,吸取湖南中医药参与治疗确诊患者的经验,开出两个中药预防处方,由全省110家省市县中医医院免费提供,向全省复工复产企业发放。2月12日起,从偏远小城到省会长沙,14478家复工复产企业员工,都喝上了一碗为他们保驾护航
的汤药。据不完全统计,截至3月2日,这剂备受拥趸的中药预防药方已通过各种渠道为三湘儿女发出560余万份。
勇逆行,白衣战士筑就钢铁长城
战“疫”打响后,我校(院)三所直属附属医院、十四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分别成立新冠肺炎防治工作临时党支部,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全力投入抗疫阻击战。
“祈愿早日战胜疫情,祈愿所有医护人员平安,祈愿胜利的一天早日到来。”没有派对与欢呼,第一附属医院新型肺炎防治工作临时党支部副书记赵四林在防控前线的临时休息室里,许下了他别具意义的生日愿望,这也是每一位主动请缨、奔赴一线的医护人员的愿望。
“我是一名老党员,经历过非典考验,我是呼吸专业的,没有理由退缩!”
“淋巴癌我都不怕,新冠病毒算个啥!”“我是单身,我先上!”
1月25日,农历大年初一,来自我校第三附属医院15名医护人员、附属衡阳医院12名医护人员毅然告别家人,加入第一批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救治医疗队,驰援湖北;1月28日,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副院长曾普华教授作为副队长,率湖南省第二批队伍赶赴湖北,附属邵阳医院8名骨干医护人员随队出征;2月10日,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朱莹率第三批国家中医医疗队赶赴武汉;2月21日,由第一附属医院35名队员组成的湖南省第五批国家(湖南)中医医疗队前往湖北武汉江夏方舱医院;2月28日,第一附属医院再度派出两位专家前往黄冈,作为中医专家支援黄冈战“疫”…… 截止3月5日,我校各附属医院累计向湖北省派出医疗队员153名,同时派出47名专家作为省级医疗救治专家赶赴各市州指导诊疗工作。他们中有获得全国卫生健康系统疫情防控先进个人、患者眼里最温暖“大白”的戴飞跃,有方舱医院里成就最特别师生缘的博导毛以林,有国家援鄂抗疫中医医疗湖南队的“定海神针”队长朱莹,有不破病毒不罢休的庚子“伏魔七勇士”,有希望疫情结束后国家分配一个男朋友的辣妹子田芳芳,还有凭传统功法让患者叹服的李妲……“哪有什么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我校的医护人员,危难之际,关键时刻,把岗位当战位,把白衣当战袍,舍小家顾大家,迸发出惊人的战斗力,铸就了抗击疫情的钢铁长城。
聚合力,全校师生织牢防控密网
“为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学校已启动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全力以赴、科学有序做好防控工作”,1月26日,学校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出了第一封《告全体师生员工书》。
各部门紧急联动。严格执行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制度、无间断落实“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实行封校管理、取消所有集体活动、加强对公共区域的清洁和消毒、采购储备医疗防控应急物资装备和师生所需日常防护物品、围绕疫情期间发生的典型事件和人物,加强新闻报道和舆论引导……“老师,我已回台湾,很担心自己会被感染,天天睡不好,我该怎么办?”为了海峡对岸170余名湖南中医药大学学子,国际教育学院组成了“空中心理室”与“特别关爱小组”,24小时在线解答台籍学生关心的问题及疑问,及时疏导他们的紧张情绪。
“放假后,去过湖北吗?”为准确摸排学生情况,学校全体辅导员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一对一”联系学生,精准掌握每个学生的寒假去向及接触史。
一手抓脱贫攻坚,一手抓疫情防控。贫困乡村是疫情防控薄弱地区,大年初二,我校驻怀化麻阳张公坡村帮扶工作队主动请缨返回驻地,全力协助乡村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战“疫”是一场人类与病毒的较量,科研与时间的赛跑。在集聚力量防控疫情的同时,我校紧锣密鼓地综合多学科力量,加快科研攻关。图书馆同步开通资源文献免费使用服务,助力师生实现“足不出户,科研学习两不误”的目标。
疫情是重要教材,灾难是深刻课堂。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在全国优秀教师、湖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卢芳国教授的带领下,向全国免费推送《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的移动交互式数字教材,在线学习人数近5000人;针灸推拿学院彭亮老师结合专业课程特点,自创“预防疫情功能操”分享给学生及家人;中西医结合学院魏高文教授结合疫情中中西医结合治疗治愈率高的数据和事实,教育学生要夯实专业基础,努力发挥中西医结合1+1>2的优势…… “越是紧要关头,越要加强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战斗一打响,新闻宣传战线的“书生”也化身为战士,迅速将休假状态转为战斗状态,聚焦疫情防控,及时刊发疫情防护知识,大力宣传和推介校(院)各条战线抗疫的硬核举措和感人故事,一篇篇报道,一个个镜头,一条条推文,有力地营造了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校(院)氛围。
相守望,杏林学子践行大爱无疆
疫情发生后,武汉在一夜之间成为了全国的圆心,无数生活物资、医疗设备跨越千里,汇入到抗疫一线。异国他乡同胞的奔走、各类募捐活动给被隔离的武汉增添了一丝暖意,这其中也不乏湖中大学子活跃的身影。
“青年朋友们,疫情当前,我们既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也是一个责任共同体。让我们行动起来,竭尽所能,共克时艰,打响青年战‘疫’!”2月2日,由中医学院陈禧音成立的“禧音善行”团队发出了这样的倡议。“现在的我还不具有投身一线工作的能力,但以这样的方式参与到抗击疫情的行动中,尽自己的一片心意,我感到很充实。”中医学院张艳雪也参与到大学生志愿者的活动中。
第一、第二附属医院的学子密切关注着湖北抗疫前线的动态,为缓解前方医院的物资匮乏,他们发起为湖北捐款的倡议,购买物资,联系定点医院提供支持,为抗击疫情尽自己的一份力。
我校毕业生、捷克华侨叶一帆通过捷克华人社会组织在网络上积极参与“共同抗疫、支援祖国”的抗疫物资筹备工作,在捷克华人的爱心接力下,一箱箱紧防疫物资被运回国内。叶一帆说:“因为深爱祖国,我选择回国学习中医,虽然现在身在捷克,但我永远和祖国同呼吸、共命运!”
一代名医孙思邈在《大医精诚》里写道:“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勿避崄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在这场汹涌而来的疫情面前,湖南中医药大学师生员工在校(院)党委的领导下,锤炼了冲锋在前、迎难而上、视人民健康重于泰山的新时代大医精神,夜以继日奋战在抗疫的战场上,与病毒较量,为生命接力,在这个早春里展现了一所中医药院校的责任与担当!